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龙图”薛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7-21

薛奎 (资料图)

说起“龙图”,人们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包龙图包拯。中国自古就有一种习惯,以职务、官衔作为对人的尊称、代称。宋代朝廷设龙图阁,有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龙图等职位,分别俗称为老龙、大龙、小龙、假龙。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是“大龙”,河东曾有条“老龙”,他就是龙图阁学士薛奎。薛奎一生断案无数,其中不乏难案奇案,他通解人情,屡破疑案,被乡民称为“河东龙图”。

薛奎(公元967年~公元1034年),字宿艺,绛州正平(今新绛县)人。他十几岁时,文章已写得很好,被乡里所推荐。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后任隰州军事推官兼理民间词讼。至道三年任仪州推官,拜大理寺丞。宋真宗时迁殿中丞,知长水、兴州,拜监察御史。仁宗天圣元年迁吏部郎中,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后擢为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参知政事。景祐元年卒,谥简肃。薛奎每做一官,皆可说政绩炳然。他性格刚毅笃正,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北宋名臣。

屡破真假命案

薛奎生活在北宋初期,当时政治稳定,给他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薛奎为政严敏清正,善解民疾,注重教化民风。薛奎临事持重明决,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成著政声,为北宋名臣。

初任推官时,为理清积案,薛奎看了案卷后不急于审案,而是扮作道士,由小书童引路下乡私访,摸透案情后才升堂问案。故能通解人情,屡破疑案,被乡民称为“河东龙图”。有数案被后人编入《古代清官断案记》。兹举两例:

朱石头涉人命被错捕案

当时,乡民常在一僧舍聚众赌博。

一天,盗贼杀了寺里一奴仆,劫走钱财。

朱石头在市上卖驴至天黑无生意,把驴存在店里,来到僧寺预想参赌,可寺里不见人,脚却被绊了一下,弯腰打火一看,只见满身是血的寺奴,吓得急往外跑。朱石头的可疑形迹,被巡逻的士兵注意到。士兵将他押到班房。因血迹已沾染朱石头的衣裳,士兵便将朱石头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打成招。

朱石头的母亲到薛奎处击鼓申冤,薛奎使仵作及快班去现场勘验,在寺奴褥子上取得一个大血手印,但与朱石头手模大小不一,于是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起命案。

后经调查,薛奎获取了东关一间肉铺老板李刚的线索,验证李刚手模与僧舍褥子上手印纹丝不差,被劫走的五两银子和一对戒指也在李刚家中及李霸占的刘唐氏处起获,真凶被抓,避免了一起人命关天的冤案。

张小翠“谋杀亲夫”案

薛奎查明所谓的亲夫,是已六十二岁并有妻室和两个小妾的财主周文斌,而张小翠是穷人家孩子。二者如何能结夫妻?原是周财主欲霸占如花似玉的小翠,张家不从,周财主以欠缴租粮为由将张父抓进班房以逼迫,小翠为救父假装答应,当晚,小翠用剪刀自卫,将周手指划破,被诬“谋杀亲夫”。

真相大白,薛奎纠正了张小翠被错判死刑一案,并将恃财仗势欺压良民的周文斌责打五十大板,写下张家所欠地租都免的字据而结案。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薛奎抑强扶弱,嫉恶如仇,体恤人民疾苦的凛然正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科学态度,这对当今的司法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运用“缓狱法”

如何正确面对疑难案件?如何预防和避免冤假错案?这是横亘在古今司法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围绕这一重大课题,中国古人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狱策略和方法,其中的缓狱法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为了恢复受损的正义,司法审判的任务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唯需注意的是,事实真相的发现和还原过程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通常不会一蹴而就或一帆风顺。这时,考验的是司法人员的耐心和定力。对此,古人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治狱贵缓,戒在峻急,峻急则负冤者诬服。”(《折狱龟鉴》)

在朱石头涉人命被错捕案中,经过捕快拷讯,朱石头已“承认”了盗杀的事实。可是薛奎却敏感地觉察到本案没有那么简单,“请缓其狱”。没过几天,果然真正的杀人者落网。

司法官员面对此类案件,如果急于破案定谳或是满足于已有的证据链条,极易酿成冤假错案。因而,有经验的薛奎通常有意放慢办案的节奏或暂时搁置案件,假以时日,一来可以进一步调查取证,澄清案件的疑点,二来可以静观其变。

薛奎对缓狱法的运用,不是无故拖延案件的办理或司法不作为,而是针对特定的疑难案件,施以加倍的审慎,反映出司法官员对司法审判活动的敬畏、慎重以及尊重事物规律、实事求是的办案理念。表面上看,缓狱与司法的效率性要求产生了冲突,而究其实质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就此而言,缓狱与“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易经·象传》)的古训并不矛盾,二者是中国传统司法哲学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心系百姓 为政宽简

至道三年,薛奎任仪州推官,督州民往盐州下虎寨运军粮,途中因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不能再食用,于是请转运使卢之翰停运。卢之翰非常生气,欲上书弹劾薛奎。薛奎讲道理说服了卢之翰,并请免除州民赔偿损失,州民由是十分感激薛奎,当地名流也争相推举,遂拜大理寺丞、知兴化军莆田县(今福建莆田)。薛奎在莆田县又奏请蠲除了由闽越遗留下来的咸鱼、蒲草钱等租税,为百姓办了好事。薛奎在兴州(今陕西略阳)为官期间,兴州有铁监,每年调发300人采铁铸钱,但收入不足支付所花费用,百姓以此为苦。薛奎放松山禁,招募民夫任其开采得利,只收铁租铸钱,既罢繁役,又成倍地增加了产量,随后迁太常博士。

宋仁宗天圣三年,薛奎知秦州(今甘肃天水)。秦州为西边要地,常驻重兵把守,但土地贫瘠,兵费入不敷出。

薛奎上任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搞好商业贸易,开源节流,一年就积存粮食300万石,税收余存3000万缗,又核查出州民隐瞒不报的田地数千顷,收缴田租10余万石,取得了很大成效。

天圣四年三月,薛奎加官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今四川成都)。秦州百姓及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其政绩,上书转运使请留薛奎。宋仁宗降玺书褒谕,不许留任。薛奎在益州,为政务求宽简。当时朝廷每年需在成都买布数千万供给秦、陇等地驻军,有些官吏乘机私吞,薛奎命民互相作保,州府预付价钱,到期集中转运,既方便了官民,又堵塞了漏洞。

善谏良言 爱惜人才

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薛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几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天禧四年,薛奎被任命为三司户部副使,五年七月,因与三司使李士衡争事意见分歧,以户部郎中、直昭文馆知延州。那时赵德明每次派官吏到京师运取拨予的物资时,都要私买宋朝边界上禁止买卖的重要物品,并借机隐瞒关税。薛奎得知详情后,奏请把党项人所取物资由四川运入关中,再转至他们,杜绝了上述弊病。宋仁宗天圣二年七月,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疏论择人、求治、崇节俭、摒声色等十数事。

薛奎非常乐于举荐人才,曾屡荐后辈。薛奎作四川地方太守时,初次见范镇就很赏识他。等薛奎从四川回调的时候,用马车载着范镇一同返回京城。有的人问薛奎在四川有什么收获,薛奎回答道:“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也。”经薛奎举荐的范镇、李绎、明镐、范仲淹、庞籍、王拱辰、欧阳修等人,后皆为北宋名臣。

宋仁宗天圣元年四月,薛奎迁吏部郎中,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薛奎以严为治,处理政事不徇私情,京师为之肃清,治理有方,名震天下,因此人皆畏惮,私下起绰号称之“薛出油”。宋仁宗知道这个绰号后询问薛奎,薛奎回答说知道此事,只是“击奸安避此!”受到宋仁宗的赞扬。

薛奎有五个女儿,四女儿嫁于欧阳修为妻。他一生对长者敬,对晚辈慈爱,生活非常勤俭,景元年卒,终年68岁。死后,赐谥号为简肃,其婿欧阳修为他撰写了墓志铭,文存《绛州志》艺文。遗著有《薛简肃公文集》四十卷。薛奎每做一官,都在认真践行爱民、严治、廉洁的精神品质,赢得了世人的赞许和认可。


(本报综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