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为民服务直达“神经末梢”

——芮城县风陵渡镇采取“1311”工作机制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纪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6-30

张学晋 翟英杰

芮城县风陵渡镇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之处。作为芮城县行政村最多、人口最多的镇,该镇前些年各种矛盾纠纷多发。今年以来,风陵渡镇党委抓党建、强治理,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针对一些合理的民意诉求、简单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渐而造成矛盾升级,影响全镇和谐稳定的问题,该镇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规范起来。

该镇采取“1311”工作机制:“1”是建立“一周一研判”机制,推动矛盾调处工作由“浮”变“沉”。在接到镇社会事务办公室递交的复杂矛盾纠纷后,镇党委当日召开班子会议,进行分析研判,拿出切实有效措施,并成立包片领导挂帅,以包村干部、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化解小组,进村入户再协调,直至问题化解。“3”是推行“三个阶段”,推动矛盾调处工作由“弱”变“强”。一是摸排处理:依托网格化治理,通过“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德高望重的群众和退役军人—农户”体系,由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德高望重的群众和退役军人不定期走访农户,对群众中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及时摸排掌握,并做好记录,对摸排出的一般性矛盾或问题能化解的当即化解,难以解决的矛盾或特殊问题掌握清楚情况;二是即时报告:对不定期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难以解决的矛盾或特殊问题,及时将具体情况报告给包联网格员,由网格员报请网格长,经网格长提议,召集村“两委”干部进行会议研究后,通过“平安山西”App上报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做到“零延迟”;三是跟踪问效,经镇党委研判、矛盾纠纷化解小组有效化解后,由村党支部书记对当事人情况进行不间断跟踪了解,防止问题反弹和回流,真正做到解决一批、满意一批。再一个“1”是实行“一月一考评”制度,推动矛盾调处工作由“虚”变“实”。在主题党日活动上,各村党支部对每个月以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总结,对矛盾纠纷排查比较优秀的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德高望重的群众和退役军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履职尽责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同时纳入党员积分制考核体系,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最后一个“1”是坚持“一季一奖惩”,推动矛盾调处工作由“软”变“硬”。镇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推进会,对全镇各行政村的矛盾排查调处情况进行奖励和惩处,并把村党支部书记化解矛盾的能力作为星级化管理考评的重要依据。对一个季度内没有向镇党委、政府上交一起矛盾纠纷案件,且没有一人到上级部门上访的村,奖励3000元;对排查矛盾纠纷数量多且化解率高,排在前三名的村奖励2000元;对矛盾纠纷排查数量少且化解率低,排在后三名的村或有到上级部门上访的村,从相关拨付经费中扣除2000元,并让其在推进会上作表态发言。

风陵渡镇党委书记张衡说:“热爱芮城,共谋发展。‘1311’工作机制开局良好、取得成效。搭建了网格服务平台,服务渠道进一步畅通;推行网格化精细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服务体系;通过发放服务联系卡,零距离地倾听了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推广了面对面服务,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采取了党员结对帮扶等形式,深入推进了点对点、包片负责的服务模式,全面推广一线工作法,密切了干群关系。‘1311’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创新平台,丰富载体。在化解力度上,缩短了时间,切实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扛在肩上、放在心上,为建设‘中华椒乡、三省名镇’不懈努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