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中心城区全力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迎考”汛期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6-24

文/记者 裴旭薇 图/记者 陈方斌

6月22日,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对滨湖一号小区门前污水管道进行抢修更换。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引发的洪涝灾害,防洪抢险工作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就像城市的“血管”,排涝通道管网通畅程度,直接关系着城市内涝的风险级别。去年以来,我市把开展中心城区滞水点整治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施策、一体推进,清单化、项目化解决滞水点问题。同时,我市持续推进水生态治理修复工作,畅通城市河湖水系,从根本上提升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能力。面对今年的主汛期,我市也将迎来“大考”,那么,前期缓解城市内涝的各项工作进展如何?有哪些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行动?近日,记者走访了市水务局、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市排水服务中心)、市水投公司等部门了解情况。

找准堵点

“一点一方案”


6月22日,百货大楼北门口道路正在进行管涵排水情况排查。

今年6月9日晚,我市迎来入汛以来首次短时强降雨,导致中心城区多处路面积水严重,市城市管理局紧急部署,市排水服务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连夜抽排,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和排水设施的巡查,并及时清理道路垃圾。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次日清晨,所有道路恢复正常,市民得以顺利出行和上班。此次排水保畅工作不仅反映了我市各部门的应急能力,也是前期对各积水点进行改造的成果体现。

学苑路八里铺村口是整个学苑路地势最低的地方,每次下雨的时候,学苑路、禹都大道路面的雨水全部汇集到这里,造成八里铺村口大面积积水,严重影响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行。今年,市城市管理局经过勘察测量,于汛期来临前在八里铺村学苑路路东铺设了一道管径800mm的雨水管,与禹都大道南边的雨水管道连接,同时还铺设了三道东西向跨路管,将路西的雨水也引流到路东,加快了路面雨水排放速度,最大限度解决积水问题。

“以前,遇到强降雨天气,这里的积水最深的时候将近30厘米,排水工作量非常大,每次都是全城最后一个点排完。经过改造后,在遭遇6月9日的强降雨天气时,这里积水下降至10厘米左右,很快就完成抽排,基本没有影响通行。”市排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结合去年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市排水服务中心经过多次现场勘察测算和反复讨论,梳理出中心城区13个积水点,分别为:盐湖大道(武警支队门口)、安邑西路与河东东街交叉口、安邑石门、铺安街与韩信路交叉口、禹西路(首创水务门口)、学苑路八里铺村口、学苑路(立交桥北—条山街)、大禹街与学苑路交叉口和解放路交叉口、干河—二支渠、工农街与货场西路交叉口、百货大楼门前、购物中心门前、人民路晋陕豫金融中心门前。

对这些道路滞水点,该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统一实施了中心城区防洪排涝集中整治工程,并将其作为2022年市政府重点工程,在不影响交通、不大面积开挖的前提下,对滞水点采取“一点一方案”的模式,主要通过铺设管道、高位架桥、打通关键点和人工清淤等措施,进行全面改造。工程完成后,可达到小雨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影响通行、暴雨短时间积水消退,基本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据了解,目前,13个积水点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该中心正加紧实施防洪排涝清淤疏堵攻坚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对上次强降雨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再次研究解决,补齐短板,巩固成效。

疏通管网

“血管”更“通畅”


6月21日,在中心城区安邑西路与河东东街交叉口,排水车辆在进行排水抢修。

除了做好城市道路滞水点整治工作外,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还在汛前对道路排水管网进行清淤疏通,对泵站排水设施进行维护保养,配齐防汛抢险物资,让城市排水更“通畅”。

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日常人工清淤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该中心集中力量运用抓斗式管道清淤车对中心城区学苑路、韩信路、河东街、凤凰路、潞村街、葡萄园、库东路、涑水东街等14处重点路段7座提排泵站蓄水池和3000余个检查井进行了重点机械清淤作业,利用夜间时间进行错峰作业,全面疏通了淤堵管网,共清理淤泥470立方米,确保低洼区域和易淹易堵路段的排水畅通。

目前,该中心已对中心城区48条主次街道排水设施的管网运行情况和易积水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共加固、更换井盖303套,在易积水路段加装、更换新的安全防坠网197套,承重150公斤左右,确保排水设施完好和汛期市民的安全出行。

为确保泵站设备、排水设施正常运行和下凹式立交桥安全度汛,该中心还对7座提排泵站的水泵、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器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和维护,对有需要的泵站加装潜水泵,全面提升泵站在汛期的排水能力。

另外,该中心今年汛期防汛抢险所需要的编织袋、龙带、铁丝、铁锹、应急灯等防汛物资已经全部准备到位,并由市城市管理局抽调组建了一支200人的抢险队伍,保证抢险人员数量,并积极协调联系各职能部门,确保防汛工作能够及时开展。

标本兼治

“死水”变“活水”

城市防洪排涝,一方面城市的地下管网要通畅,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城市及周边区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及区域滞洪能力。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对于防治城市内涝至关重要。

我市尧梦湖项目和安邑湖项目处于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的重要节点,犹如珍珠穿线般连接起官道河“一河四湖”的南北生态走廊。而全长13.256公里、总投资16亿元的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是我市确定的“1311”重大工程项目,对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促进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有着深远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河湖治理工作的安排,中心城区水系以两河(官道河、干河)、两渠(尊村引黄渠、姚暹渠)为供排水主渠道,十湖(张良湖、尧梦湖、安邑湖、禹都湖、韩信湖、汤里滩、鸭子池、盐湖、北门滩及西塬湖)为蓄滞空间构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心城区雨洪排水总体布局及河湖水系现状,完善城区水系规划,把姚暹渠、官道河与中心城区的“十湖”连通起来,通过大循环使“死水”变“活水”,逐步改善城市水质,构建绿色持续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城市水系建设有利于疏浚河道,连通自然水系,有效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市水务局副局长黄山石告诉记者,河湖共治不仅能够有效收集中心城区涝水,而且可以实现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同步实现防洪效益和生态效益。

黄山石表示,目前,正在建设的官道河水系尧梦湖、安邑湖及韩信湖到鸭子池这3段工程,均同步实施了防洪、景观和生态修复等功能,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届时可以收集部分雨水,并将对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市东区80余平方公里城市面积的防洪排涝发挥重要作用。

市水投公司董事长崔作铭告诉记者,目前,干河和姚暹渠禹都市场段主体河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并在中心城区6月9日和6月11日的强降雨中调蓄近30万立方米,大大减少了城区积水。目前,这两项工程正在进行绿化、亮化、人行道、栏杆安装等附属建设项目。

城市内涝治理关系民生福祉,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对文明城市创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理内涝,让群众不再“城中看海”,需要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见实效。最终,治理工作能否经受“考验”,人民才是阅卷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