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夏县:“特”“优”兴农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5-16

记者 常永强 范 娜

日前,我市公布了全市第一季度一产增加值、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等完成情况,夏县该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二。

5月10日,记者前往夏县,探析夏县农业发展的秘诀。

农产品品牌效应趋显

在南大里乡一“夏乐”西瓜种植基地,瓜农将挑选好的西瓜放入车内。 记者 陈方斌 摄

进入5月,第一茬大棚西瓜陆续成熟。

“你这瓜熟是熟了,但甜度还不达标呀。按照要求,上市的西瓜含糖量必须达到12度以上……”

“我今年第一年种瓜,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浇水浇多了,你不敢再浇水啦,过三五天控控水再送过来。”

10日上午,在“夏乐”西瓜南大里乡郭牛片区生产收购基地,验瓜师张树林一边清理测糖仪上的西瓜汁,一边跟瓜农分析原因,在他们旁边,是满地的西瓜,6名工人正在麻利地装箱、贴标签。

当天是“夏乐”西瓜上市的第一天,每公斤收购价5.6元。为能“抢”到第一批瓜,福建客商赵林一大早就驾驶货车前来等候装车。

他说:“我是代表福建月阳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的,去年我们在这儿收购了500车西瓜。这里的西瓜品质好,市场口碑也很好,所以今年,我们计划收购800车。今天是第一车,能装10吨。”

在夏县,像这样的“夏乐”西瓜生产收购基地,一共有16个。

今年,“夏乐”西瓜种植发展到3万余亩,带动了1000余户农户种植西瓜。

为了保证上市西瓜的品质,夏县宏伟瓜业专业合作社招募了一大批验瓜师,他们分散在每个收购基地,严格把关每一批即将进入市场的西瓜。

这是上榜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的夏县宏伟瓜业专业合作社注重品牌建设的创新性举措。

合作社理事长田红卫向我们介绍了合作社一路走来的发展和成绩。

成立于2007年的夏县宏伟瓜业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始终以“夏乐”西瓜品牌建设为引领,坚持“品牌引领、标准化种植,打造夏乐精品瓜业良性发展产业链;科技支撑、集约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全程服务新体系”之路。

2016年,合作社牵头成立了夏乐精品瓜业协会,制定了《夏县西瓜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绿色食品夏乐西瓜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始终如一。

2017年,“夏乐”西瓜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认证,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先后获评中国著名品牌、中国瓜业领先十大品牌、山西省著名商标、运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2019年,夏乐精品瓜业协会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进行注册。

2020年,协会自建了集智慧生产、营销、监管、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西瓜生产的档案化管理,做到了瓜瓜都有标识码,颗颗都有成长卡,瓜农诚信化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确保瓜农只种标准瓜。

目前,品质精良、色泽鲜亮、脆甜汁多、营养丰富的“夏乐”西瓜,深受消费者喜欢,远销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地。

而“夏乐”西瓜只是夏县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坚持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夏县把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作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大力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重点打造宇达青铜、格瑞特红酒、厚民晋茶、“夏乐”西瓜组成的“夏都四贵”和以泗交黑木耳、四季飘香花椒、祁家河柿饼、夏鲜蔬菜、卤汁土杂鸡、中条山泉鲟鱼、鲁因手工空心挂面、青龙河熏醋、永辉蜂蜜、金丝皇菊为主的夏县“十宝”,以及以陈乔胡卜、北山底炖土鸡、粉浆饭、烩菜、馄饨臊子面、搅团、荣建“卤猪蹄”、司马光家宴、鲟鱼一鱼八吃、枣蛋馍等为主的夏县十大特色美食,坚持品质引领,突出品牌带动。

到目前,全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4个、绿色食品1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圳品4个。西瓜、葡萄、板栗等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泗交黑木耳”获评全省首批功能农产品品牌,“夏县西瓜”被评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运城城市名片”。

同时,夏县充分利用亚果会、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得夏县农产品品牌效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夏乐”西瓜、“夏鲜”蔬菜等一批“夏字号”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逐渐唱响全国市场。

粮食生产量稳质优

一架无人植保机在夏县王学种植家庭农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记者 陈方斌 摄

立夏时节,小麦灌浆,再过一个月左右,就可成熟收割了。

在位于峨嵋岭的胡张乡大里村的一片麦田里,一架无人植保机正在进行“一喷三防”作业,伴随着喷洒下来的药液和气雾,下方成片的麦穗被吹得四面摇曳。

另一片麦田里,一台自走式卷盘喷灌机正在作业,喷洒出的均匀水柱四散开来,滋润着周围的小麦。

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麦田,夏县王学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谷王学有些激动:“去年雨水多,麦子种得晚,去年后冬苗情不太好,在后期我们加强管理,通过冬浇、春浇、增施有机肥、‘一喷三防’等措施,提高苗情。如今小麦已进入灌浆期,长势良好,预计一亩能产800多斤,产量比去年还高。”

陪同的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张保家说,经过精心管理,促弱转壮,全县小麦一二三类苗比例达到了3∶4∶3,长势普遍比去年好。

成立于2016年的夏县王学种植家庭农场是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种植小麦、玉米面积1900余亩,拥有拖拉机两台、大型自走式卷盘喷灌机7台、无人植保机两架。

2019年—2020年,该农场承担了我市有机旱作小麦封闭示范片示范项目,在种植过程中,谷王学指导农场各成员运用小麦探墒沟播+卷盘自走式喷灌技术,包衣种子+生物有机肥拌种,推广应用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品牌销售等“六统一”管理模式。同时,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小麦。

2020年—2021年小麦季,农场主要示范展示了“山农22”“鑫麦296”各350亩,“济麦23”300亩,对比展示“济麦44”“晋麦99”“运黑14207”等11种专用、功能小麦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方式向全县辐射带动,为完善提高有机旱作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夏县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住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禁止粮食主产区耕地随意抛荒、撂荒。

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各乡(镇)长签订粮食安全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粮食保供、春耕备耕、秋收秋种等工作,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万亩左右。

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导向,通过示范推广强筋小麦、黑小麦、糯小麦等专用功能性小麦品种,规范小麦探墒沟播、增施有机肥等有机旱作节水增效集成技术模式,延伸小麦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有机旱作小麦基地,在王学种植家庭农场建设了有机旱作小麦封闭示范片1050亩,在鸣条岗区域的胡张、水头、禹王等乡镇规划打造3万亩小麦有机旱作示范基地。

加大对种植大户的种粮奖励力度,在种子、化肥、农技、农机、市场等方面加大服务和投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专业化水平,解决农户种粮的后顾之忧。

全县小麦面积常年保持在30万亩以上,玉米和杂粮37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全县集中连片达到2万亩以上的粮食种植片区共有5个,先后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小麦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有5家,500亩以上的有16家。

今年,全县还将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现已全部落实到位。

特色农业势头正猛

夏县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供港蔬菜基地,菜农在采收菜心。 记者 陈方斌 摄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

蔬菜产业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是夏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渠道。

车辆驶入尉郭、禹王等乡镇,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露地菜田不时映入眼帘。菜地里,一批批菜农弯腰忙碌着。来自贵州遵义的何世君就是其中一个。

5月10日,在尉郭乡西董村一块“迟春”菜地里,何世君和10余名老乡正在收割“迟春”菜心。他们的右手大拇指上都戴着一个指刀,左手臂上放着一根30厘米长的铁丝。只见他用指刀轻轻一掐,“迟春”菜心就割下来了,长约14厘米的菜心被一根一根摞在左手臂上,不一会就上上下下将那根固定它们的铁丝包围。

在放进菜筐前,何世君会用一把手刀把左手臂上的菜心修理整齐,然后装筐。每个菜筐里,码放着整整齐齐的一排排菜心。绿色的菜心,顶着黄色的小花,像极了艺术品。

这片菜地是夏县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公司经理赵兴介绍道:“这是专门供往南方城市的菜心,对采收要求比较高,所以请的工人都是专门从事菜心采收的职业农民工,全是云南、贵州一带的。公司采取计件制,每斤七毛钱采摘费,手快的一天能采1400斤。”

夏县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把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依托河东大地种植资源及土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山西供港蔬菜基地。

而依托蔬菜基地建设的山西供港蔬菜产业园综合区项目,横跨夏县尉郭、禹王、瑶峰3个乡镇,是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及夏县“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之一,主要种植广东菜心、中华芥蓝等十多个品种,在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均设有销售档口,实现从种到销的产业闭环。

基地沿青龙河一带总规划面积3万余亩,分三期完成,目前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基地建设1万亩。

作为蔬菜生产大县,夏县不断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优化蔬菜产业布局,稳步提升蔬菜作为“菜篮子”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和保障能力。

2021年全县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6.76万亩,产量61万吨,总产值16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约9.4万亩,产量38.8万吨,种植户近5万户,设施类型主要为日光温室和中拱棚,种植品种有辣椒、芹菜、番茄及叶菜类等,形成了以“夏鲜”蔬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年育苗可达三千万株,主要繁育西红柿、辣椒、黄瓜等3大类40余个新品种。2022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蔬菜溯源系统、电商平台、交易市场、培训中心,对育苗棚和新品种展示棚进行提档升级。

露地蔬菜面积7.36万亩,亩产量22.2万吨,主要品种为白菜、萝卜、大葱、菜心等,形成以供港蔬菜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主要种植广东菜心、中华芥蓝等十余种叶菜类蔬菜品种,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并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叶菜种植面积最大、作业标准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出口蔬菜基地。2021年,供港蔬菜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高油酸油菜)标准化试点基地。

产业融合成新业态

在夏县格瑞特酒庄葡萄园内,农户在给葡萄枝剥芽。 记者 陈方斌 摄

葡萄成穗,生长正旺。

站在格瑞特酒庄观景台上,庄园美景尽收眼底——养眼壮观的连片葡萄园、供游人休闲垂钓的十亩渔塘、拥有数十种水果的采摘园……

如今,由夏县格瑞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格瑞特酒庄,把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循环发展。

夏县格瑞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酿酒葡萄种植、酿酒生产、农业产业化、工业旅游化为一体的科研与生产、创新与传承并重的现代化综合性葡萄酒企业,多年来,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力打造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绿色庄园。

目前,格瑞特酒庄已建立起5000亩的生产基地,其中,3800亩是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周边1200亩是水果采摘园和珍稀树木基地。经过多年打造,格瑞特品牌已被列为中国驰名商标、山西省名牌产品,带动周边农户创业就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采访当日,禹王镇司马村村民尉文军正带领几名农户给葡萄枝剥芽。

尉文军在这里承包管理着860亩葡萄园,带动65户村民做工,整个基地带动了200多户村民300多人务工。

“我在这儿承包葡萄园有两年了,每年每枝留的芽都不一样,一年要剥两次芽,每次都是我按要求根据葡萄长势在前面做示范,农户跟着学。在这儿做工效益好,工资比在其他地方高。”尉文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年从正月十五开始,葡萄上架、剥芽、定枝、除草,一直到9月底都有活干。

根植鸣条岗,百年格瑞特。格瑞特酒庄经理刘裕民介绍,公司把一二三产高度融合,产业链每延伸一次,附加值就提高一大截。

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引导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必要途径。

夏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进实施一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现代农业”、休闲康养、农耕文化传承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创建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依托格瑞特酒庄,形成以葡萄酒文化、司马光文化、青铜文化为引擎,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将餐饮娱乐休闲、民俗文化和夏县及周边农村生态农业用旅游综合体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把周边农村的田间地头的产品推到厨房餐桌,可直接带动创业、就业8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依托夏县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形成种植、育种、采摘、销售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供港蔬菜基地,通过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和订单式发展,可直接带动1.8万人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8万元,实现生产、加工、运输“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政策拓展一线城市市场,让夏县蔬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依托山西晋星集团,形成集畜禽饲料研发生产、肉鸡养殖、肉鸡屠宰、肉鸡熟食加工及商贸为一体的现代畜牧养殖小镇;

——依托泗交厚民茶场,示范推广出一条集生产、采摘、观光、研学、农家乐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农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夏县以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为主线,以现代农业、城郊农业、功能农业为发展方向,围绕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精品林果、药材种植、生态养殖、高山绿茶、观光农业七大产业板块,立足农业“特”“优”战略,全力推进夏县葡萄、“夏鲜”蔬菜、供港蔬菜,“夏乐”西瓜、埝掌花椒、牧原生猪等十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以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鸣条岗绿色产业示范带为主的四条特色农业和乡村发展示范带,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夏都大地铺展开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