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河东风筝:文化+体育+旅游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4-28

■李汝珍

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古往今来,每当此时,河东人纷纷结伴而行,面向广袤绿色田野,放飞着快乐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据载,风筝起源于数千年前,经历代传承不断发展,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内涵更加丰富,群众喜闻乐见,逐渐成为集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和旅游休闲元素于一体的载体。

河东风筝与文化

1.河东风筝的源流

河东风筝文化底蕴深厚,根据河东史料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河东风筝最早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舜帝时期,是中国农耕文明与河东农事需求的产物。为保护稷黍免受雀鸟侵食,在鹞鹰捕捉害鸟的启发下,舜帝、后稷、敤首等带领先民最初以藤条绑扎成骨架,用麻布蒙面,用线牵引,做成形似鹞鹰的飞行物,使它在秋收时节迎风而翔,于田间上空盘飞,保护稷黍免受雀鸟侵食,河东先民们称其为“风鹞”。这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风筝。“风鹞”后又生发出与粮食有关的“要丰”之含义。汉代,蔡伦客居河东,在当地利用蒲草制纸。由于纸轻薄方便、费用低廉,人们便用纸做面料,并绘图施彩,使得纸风筝逐渐用于民俗和娱乐活动。宋金时期,由于晋南木版年画的兴盛,人们又多把现成的木版年画粘糊在绑扎的骨架上,非常方便又好看,推动了河东风筝的丰富和发展。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剧作《绯衣梦》里,将风筝作为情感交流的引线,最早将其融入戏剧内容。放飞风筝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在闻喜县下阳出土的一座金代古墓室壁画上,就绘有十个童男童女放飞蝴蝶风筝的情景。这是国内罕见的河东风筝娱乐活动的真实写照。在民国时期,由新绛出版发行的河东小学生教科书中,就编写有“放纸鸢”和“风筝歌”的课文。可见河东儿童从小就接触到风筝。河东还流传许多有关风筝的民歌,内容丰富,多表现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运城市蒲剧团编演的大型蒲剧传统戏《风筝缘》,题材就来自河东民间风筝故事。在大型蒲剧电影《枣儿谣》里,也多次展现了河东风筝的场景。

2.河东风筝的民俗讲究

河东风筝历来与民俗讲究紧密相关,表达了人们向善向美的心理需求。如迎春时节放风筝,多是喜庆、祈愿、娱乐性的,体现了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清明时节放风筝,多是期盼、祝愿的内容。如“天行帖子”的风筝,上有相关文字图画,迎风放入空中,民间认为可与过世亲人对话,表达怀念之情。清明时节放风筝还有一种“放晦气”的习俗,是在放飞过程中有意将风筝线剪断,意为烦恼会随风远去,邪祛福来。放风筝又最忌落入他人家中,不慎落入,房主则视为“祸从天降”。中秋时节放风筝从最初寓意佑护丰收演进为“祈丰收”“庆丰收”的民俗娱乐活动。

3.河东风筝的艺术特点

河东风筝制作的审美情趣,是讲究骨架的简洁、轻盈,平衡的结构美,相关图形的造型美。它也吸纳借鉴了当地剪纸、刺绣、木版年画、皮影等姊妹艺术元素、手法及表现内容。例如关公、舜帝、龙、凤、雄鹰、蝴蝶等,均是当地风筝的主打题材。而今,富有创意的河东风筝又增添了西厢记、永乐宫壁画和鲤鱼跳龙门等元素。图饰上也有了更多讲究,主要表现福禄寿喜和大美大善的内容,施彩上也讲究对比鲜明,用透亮的红、绿、黑、紫等酸性染色,代表着源于传统的美感需求。

1991年,《河东风筝艺术渊源与特色》一文被推荐给国际风筝联合会和中国风筝协会,并在全国风筝艺术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接着《河东风筝文化纵横谈》一文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992年,运城率先在我省举办河东风筝艺术展;1993年,运城又成立了风筝艺术研究会;2016年,我市民间风筝项目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现今,河东人又借鉴融会贯通,将河东风筝艺术搬上舞台表演,开启了河东风筝艺术的发展创新时代。

总之,从文化的角度讲,河东风筝是民俗、工艺美术和放飞表演的融合。

河东风筝与体育

1.河东风筝的民俗体育性

放风筝作为河东民俗体育中的竞技游戏,不受场地、器材、技巧、时间和人员等的限制,是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多样趣味性活动的代表。一般情况下是在村边的打麦场上或野外河滩上分组进行,在一定的放飞时间里,比谁的风筝尺寸大、飞得高、飞得远,在空中又最出彩。伙伴们在一块献技,主要目标是健身会友、各显其能。

河东风筝活动常有一种名为风筝决斗的游戏,就是在野外选择一块合适的场地,单人或分组在设定的擂台上进行,大家用各自的风筝将对方风筝击落或割断引线为赢。经过几轮角逐追杀,以击落对方最多者为最后胜出者。大型风筝的决斗则是由人在团体间进行,最后留空者为赢家,像集体拔河一样,颇费力气,需相互配合才能进行,这样既强健了体魄,又强调了团队意识。

最有趣味的是用风筝钓鱼的比赛,它一般在河湖沿岸上进行,每组数人配合。具体做法是:参赛者选好位置,分别在各自特制的风筝上绑钓鱼线和鱼钩,把风筝放上天空,观察最佳鱼群水域,将鱼线、鱼钩放入水中,耐心观察等待,发现有鱼上钩后,迅速将钓鱼的风筝升高,使鱼脱离水面,然后再将风筝收回,将钓的鱼取下,如此轮回,相互配合,迅速放线收线,看谁钓的鱼最重、最大或最多。最后,参赛者一起野炊,颇有热闹欢快之感,也寓意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2.河东风筝的健身作用

河东风筝放飞是一项有氧的体能运动,可根据各自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量级包括多人联袂放飞的风筝。就现有河东风筝而言,大到数十平方米,小到巴掌大的各类型号不等,都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一般说来,放风筝时不由自主会引发上肢运动,包括起飞、留空、收线,都要双手动作,以趁风势,手与臂并动,可遍及上肢全部。放风筝时,必须双眼环视周围,进退转移,眼盯空中,又环顾四周,头部势必随意运动,做俯仰、转侧等动作,这种头部运动完全处于随意状态,于无形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尤其是对防治颈椎病、眼疾均有效。放风筝也常触及腰部、下肢等运动,有明显健身作用。

早在1987年,运城率先在我省成立了风筝协会,从此,河东风筝走上了有社团组织的运动健身的快车道。数十年来,风筝协会一直带领风筝爱好者坚持放风筝健身,从昔日的河东广场到南风广场、从体育公园再到盐湖景区,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运城各年龄段的人群放风筝的身影。已经80多岁的杨治国老人退休后,不但精于做风筝,更乐于放风筝,放风筝一直是他二十年里坚持的运动。在南风广场上,还经常看到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过九旬身体硬朗的老人,名叫田亭秀。他与老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做风筝、卖风筝,又指导别人放风筝,愉悦了自己,也快乐了他人。目前参与风筝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从切身体验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种运动形式。

而今运动健身放风筝活动已进入大中小学校园。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走进运城学院、康杰中学、运城中学以及各中小学、幼儿园并建立活动基地。我市还组织了很多校园风筝节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受到省、市体育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

3.河东风筝的竞技交流比赛

1985年,风筝成为中国体育运动正式比赛项目。1988年,河东风筝首次代表山西先后参加了在潍坊和北京举办的全国风筝邀请赛,从此打开了外出交流比赛的大门。河东传统风筝一直注重将地域特色与全国比赛活动接轨,三十多年来坚持顽强拼搏,在一次次国际风筝大赛、风筝精英赛和风筝锦标赛上屡屡摘金夺银,为我省我市争得了诸多荣誉,成为运城对外体育交流的一张名片。由于运城风筝在中国传统体育上的突出贡献,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运城河东风筝为首批“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

总之,河东风筝从体育的角度讲,就是器材、健身和运动竞技的融合。

河东风筝与旅游

1.河东风筝旅游的内涵

河东风筝兼有河东文化旅游、民俗体育旅游和休闲娱乐旅游综合内涵,是一种动态的旅游形式,既可以走出去,还可以请进来,开展双向互动交流,在风筝旅游的过程中度假休闲,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调节心情,建立友谊,实现各种商贸往来等。而今作为地域特色的河东风筝,已完全融入运城文旅发展大环境中,成为对外交流传播友谊的使者,一直受到各方关注。2016年以来,河东风筝先后六次代表山西参加全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并成为多届会展的一大亮点,因此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2.河东风筝旅游的多元发展

河东风筝可以通过交流传播友谊,促进各方面发展。自1988年运城参与国际风筝盛会以来,数十次参加了各种全国和国际性的风筝旅游节、风筝旅游体育大会和全国风筝广告大赛,把运城旅游特色的关公、鲤鱼跳龙门以及运城品牌商标的奇强洗衣粉,大运汽车等做成风筝广告形式,放飞在全国和国际风筝会表演赛场上。我市又先后多次邀请全国各地风筝精英,在河东广场、南风广场、关帝庙、舜帝陵、鹳雀楼、普救寺、五老峰景区等地举办运城特色的文旅风筝活动,并多次在舜帝陵景区举办大型风筝游园展,在风陵渡黄河大桥通车剪影、禹都市场开业庆典、黄河壶口国际旅游节庆典上展示河东风筝的魅力与风采。同时把河东风筝旅游活动融入我市各地举办的桃花节、梨花节等活动表演上,为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和旅游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河东风筝从旅游的角度上讲,就是娱乐、休闲和情感互动交流的融合。

银线连五洲,风筝传友谊。河东堪称中国风筝的最早故乡,风筝资源是运城一大优势,在国际国内大环境下,以关公形象为代表的河东特色风筝已彰显出独特魅力,形成运城一种特色品牌,价值得以不断提升。展望发展前景,从地方到全国,从国内到国际,兼容文化体育旅游的多元化风筝赛展活动接连不断此起彼伏,花样翻新。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运城也正在制定规划,快速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广传统风筝活动进乡村、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展会、进国内外赛场。河东风筝这一独特资源的独到魅力,必使运城更为靓丽、更富活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