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崇尚英雄是对光辉历史的铭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8

■景晓雄

  2021年12月28日,是运城解放74周年纪念日。74年前的这一天,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最终将胜利的红旗插上运城城头。

1947年,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第二纵、四纵、八纵在太岳三分区、四分区、各地方部队以及革命老区支前民兵的紧密配合下,对盘踞在晋南地区的国民党胡宗南、阎锡山部队给予坚决打击。在晋南,我军先后与敌人进行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比较大的战役有“闻夏战役”“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杜马阻击战”“庙底伏击战”等。从1946年6月至1947年12月底运城解放,我军越战越强越大,到最后完全胜利,共歼敌逾4万余人。当时的晋南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发言人称:晋南战场是全国战场的一个缩影,表现出敌人是越打越弱越小,到最后完全被歼灭。有学者谈到解放运城意义时说:“在军事上更增强了我军的机动力量,向南可控制陇海铁路,西可出关中,并以巩固的晋南,更好地支援豫陕鄂作战。解放运城,是河东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里程碑。”

稷山县烈士陵园内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在一年半的战斗中,有超过8000人为河东解放献出了生命。仅在平陆县“杜马阻击战”的战斗中,我军有3234名指战员及400余名支前民工献出了生命。牺牲在河东大地的烈士来自全国16个省,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13岁。稷山县烈士陵园位于稷峰镇下柏村,陵园入口耸立一处石牌坊,沿石阶进入陵园,陵园内树木葱茏青翠、枝繁叶茂。汉白玉石材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坐北向南,正面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镌刻“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建设而献身的稷山籍烈士、为解放和建设稷山而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园内有一处碑亭,碑亭内有七通碑刻,其中“吴芝光烈士墓碑”“保卫毛主席烈士碑”“运城战役烈士碑”三通石碑是野战军二纵独四旅14团为解放运城牺牲的战友而立。1947年12月17日,第2纵队独4旅由闻喜向运城开进,参加三打运城的战斗。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指挥员在前线观察敌情(资料图片)

奉纵队命令,独四旅担任主攻西门至城西北角的任务,负责扫清城西敌第10、11、12、13号碉堡,由西门攻城。12月17日晚,清扫外围战斗开始,独四旅十四团攻击城西北角13号大碉堡,先后爆破5次,至23日将13号大碉堡炸毁。随着10、11、12号碉堡的摧毁,部队进至西门城下。

25日晨总攻开始,独四旅以第十三团为攻城第一梯队向西门突击,敌军炮火向攻城部队猛烈反击,第一次攻城受阻。黄昏时,十四团发起对西门的多次突击,却因敌火力凶猛,连续受挫,伤亡较大。在第三次突击中,副团长吴芝光身先士卒,带领十四团一营突击,被敌人手榴弹炸伤,不幸光荣牺牲。

1948年1月8日,副团长吴芝光被安葬在稷山县翟店镇太郝村附近,独四旅14团以团长吴子杰、政委吴鉴群、政治部主任赵光三及全体指战员的名义,为副团长吴芝光立“吴芝光烈士碑”。

“吴芝光烈士碑”青石材质,圆首方座,碑身高1.63米,宽0.65米,厚0.14米,碑阳额题“流芳”两字,碑中题“人民功臣吴副团长芝光同志之墓”,碑阴额楷题“纪功”两字。

碑文楷书:芝光同志系四川广元县人,现年38岁,于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军中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去年(1946年)保卫毛主席伟大任务中,于8月升任本团(独四旅14团)副团长。他身经雪山草地,渡过一切艰难困苦。坚决无时不在与敌搏斗,勇敢顽强,坚决执行党的任务,生活朴素,与士兵共甘苦,深入踏实,埋头苦干。为党为人民积极负责。对同志直爽坦白,能发扬革命阶级友爱,颇得全军的拥护。不幸此次解放运城战役中光荣牺牲,我等只有踏着你的血迹,完成你的未竟的事业,你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特立此碑。落款:野战军二纵队独四旅14团吴子杰、吴鉴群、赵光三暨全体指战员敬立。日期为:中华民国37年1月9日。

吴芝光同志生于1909年,是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新荣村人。1948年2月25日,西北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在晋南新绛县,编写了《二纵队烈士传》,将《悼吴芝光同志》一文收入书中。文中说:

……你虽然是副团长,但你的被子却仍然是一条粗布的,身上从来没有存过半文钱。韩城战斗芝光同志负了伤,他把自己的负伤费和旅部送来的慰问费,拿出来慰问别的伤员同志,但自己手中并没一文。在运城战斗前,芝光同志亲自和战士们在战壕里日夜不停息地领导同志们挖工事,看地形。他看工事挖得不好,便自己动手挖。告诉战士们这里挖战壕,这里构筑火力点。在做盖沟时,他指导每隔五六米盖一节,一能透光,二能自己投弹。关心各连的生活饭是否按时送到,开水好了没。自己亲自到前面给攻击部队侦察地形,选择道路。不幸在攻运中为人民解放事业光荣流下最后一滴血。全团指战员为了纪念你,把你埋葬在稷河县太郝村,并在那里为你立了纪念碑……

后吴芝光烈士的遗骸从稷山县翟店镇太郝村移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20世纪80年代,吴芝光的哥哥吴映光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看到弟弟吴芝光烈士的墓碑和名字,回家乡后就告知了家人及烈士的妻子李氏。如今,烈士的父母、妻子、女儿都已去世,唯有烈士妻子李氏抱养烈士弟弟的儿子吴良昌的妻子吴万秀(现年74岁)还健在。

与“吴芝光烈士墓碑”并排的还有两通纪念碑,分别为“保卫毛主席烈士碑”和“运城战役烈士碑”。

“保卫毛主席烈士碑”为青石材质,圆首方座。碑身高1.61米,宽0.6米,厚0.15米。碑额题“人民功臣”四字,碑首题“保卫毛主席烈士碑”,碑文楷书2000余字,记载了二纵独四旅十四团在运城战役中牺牲的224名烈士的姓名、职务和籍贯等内容。

“运城战役烈士碑”也为青石材质,圆首方座。碑身高1.30米,宽0.6米,厚0.15米。碑额题“人民功臣”四字,碑身题“运城战役烈士碑”,碑文楷书620余字,记载了二纵独四旅十四团在运城战役中牺牲的67名烈士的姓名、职务和籍贯等内容。

三打运城期间,我军在运城周边县乡设立多处后方医院。稷山县太阳乡坞堆村便是二纵独四旅14团安置伤病员的后方医院的所在地。医院设在坞堆村大户王璋家。作为革命老区的坞堆村,村民全力以赴支援运城战役,担负起转送、医疗护理及掩埋牺牲官兵遗体等重要工作。

支援攻打运城的民兵扛着担架在行进途中(资料图片)

在稷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和褒扬纪念股股长王保军指引下,我们来到坞堆村找到知情人。根据知情人回忆,战斗打响后,负伤的战士陆续被支前民兵送至坞堆村,村民们积极参与解放军战士的护理、照顾工作。由于攻城战斗的惨烈,村南头几乎都安排有伤病员居住,男女老幼基本都加入了对伤病员的救护工作,做饭、喂食、洗涮以及照顾战士大小便等,村民克服种种困难,倾其所有,给予战士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换下来纱布、绷带将村中池塘水都染红了。

解放运城战斗结束后,独四旅14团对坞堆村后方医院的伤病员进行了妥善安排,伤势痊愈的战士返回部队,并组织村民将攻打运城牺牲和战斗负伤牺牲的战士,安葬在坞堆村东头帝君庙坡上的两块地里,部队为生死与共的战友们敬立纪念碑。

解放后,陆续有烈士亲属将烈士遗骸迁走,但仍有部分无名烈士遗骸留在坞堆村。为了更好祭奠革命烈士,20世纪50年代初,稷山县政府建立了县革命烈士陵园,组织民兵及群众,将安葬在坞堆村的烈士遗骨捡拾、整理,重新入殓。由于战争的残酷,大多遗骸残缺不全。政府重新制作棺木,将烈士遗骸一一装入棺木并送至稷山县烈士陵园安葬,烈士纪念碑也一同被移送至稷山县烈士陵园内。

“保卫毛主席烈士碑”“运城战役烈士碑”上共刻有独四旅14团291位烈士(其中有重名情况),实为289位烈士。烈士分布于全国9个省,外省籍烈士共126人,其中河南32人、甘肃28人、四川22人、陕西30人、山东5人、河北5人、湖南3人、安徽1人。山西籍烈士163人,分布于全省37个地区(1948年地名)。经过与中华英烈网以及运城市烈士陵园“烈士墙”的查找与对比,首次发现排查出224位烈士。随着河东红色资源发掘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多与解放运城有关的资料线索被陆续发现和搜寻,使得解放运城红色文化资源逐渐丰满完善。寻找到的烈士涉及全国范围16个省。其间,笔者先后赴太原、临汾、晋中、长治、武乡、西安、榆林、洛阳、济源及运城各县(市、区),通过走访知情人、烈士后代问询、档案查寻等方法,对搜集、查找到的信息整理、分析,在原有基础上,寻查到解放运城期间牺牲的烈士2300余人,使解放运城烈士名单超过4700人。

屹立在运城北城楼突破口上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资料图片)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的壮烈牺牲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河东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河东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在这片热土上,无数爱国人士、革命志士、解放军战士,为河东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崇尚英雄,是对光辉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怀念和崇敬,是我们砥砺前行强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励,挖掘、收集、整理和使用好运城的红色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