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12-06
记者 范 娜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越来越好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运城流经了8个县(市),其中就包括垣曲县。
垣曲县地形复杂,山高谷深,降雨充沛,河流众多。据统计,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0余条,多为常流河,主要有亳清河、西洋河、沇西河、五福涧、板涧等五大河流,最终均汇入黄河。
在有力有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垣曲县紧紧抓住流域区这个主战场,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协调发展。这从该县或正在进行或已经完工或正处于规划阶段的项目中,便可见一斑。
11月30日,记者前往垣曲县,实地走访了这些在保护“母亲河”中已作出或即将作出巨大贡献的项目,探究它们擘画“母亲河”的新蓝图。
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王茅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和古城镇智能果蔬温棚采摘园建设项目,是垣曲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
车辆还没驶入王茅镇柳庄村,记者就看到在路边一片开阔的耕地上,一台挖掘机正在忙碌地作业,所过之处,耕地变得平平整整。
“这就是王茅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该项目流转了村里30多户的70亩耕地。”柳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娄大雷介绍说,对于项目能落户柳庄村,老百姓都很高兴,“因为政府将一次性支付大家9年的流转费,还给村民提供很多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
柳庄村位于王茅镇西南方向2.5公里处,亳清河沿村边而过。王茅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主要是在柳庄村东南部连片的优质高产水浇地上建设日光温室。
村民鲁东东家的2.7亩地就在项目建设范围内。
“以前地里只种玉米和小麦,毛收入一年下来也就是2000多元一亩。今年10月份玉米快收获的时候,政府要流转这里的地,建现代化大棚。”鲁东东高兴地说,10年前村里开始发展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丝瓜、小乳瓜,一年两茬一亩地就能挣两万元,比种庄稼强多了。“现在又在村里建6个现代化拱棚种植桃树。这是个好事,村民都很期待。”他接着说。
垣曲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是这一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之一。
该中心生产安置部负责人吕建军说,项目建成后,对垣曲县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王茅镇经济发展,推进移民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现代农业,都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带动周边农民增产增收也具有广泛的示范、推广、辐射作用。
在此之前,随着垣曲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推进,县水工程移民事务中心于2019年在柳庄村投资102万元发展的12个温室大棚目前租赁经营运营良好;柳庄村原有投资300万元建设的60余座土棚正在运营;垣曲县农经中心投资200万元建设的钙果大棚种植基地也将在柳庄开工建设。
“投资323万元的垣曲县王茅田园综合体项目投产后,田园综合体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吕建军说,项目村周边旅游公路有发展田园综合体的良好环境:千亩荷塘、五龙泉小游园、旅游驿站、小龙虾、黑鱼养殖、蔬菜采摘、水果采摘、鱼池垂钓、林下烧烤、水上乐园等初具规模,可以更好进行规模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创收致富。
在古城镇古城村南堡头片区,一个毗邻黄河小浪底库区的智能果蔬温棚采摘园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从今年5月份开建,占地30亩,总共要建3个温室采摘大棚和1个产品展厅。预计今年12月底能建好两个大棚,明年3月份项目全部建好。
“这个项目利用古城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突出发挥高效节能、无土栽培优势,以集约化果蔬生产加工为导向,兼具旅游和采摘功能,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高品质果蔬生产供应观赏基地。项目投产运营后,将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附近老百姓来务工,实现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达到企业增值、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看着眼前刚刚搭好的轻钢架子,该负责人憧憬地说,“明年你们再来,这里肯定是一片绿意盎然。”
保护湿地生态
推动高质量发展
黄河垣曲段,主要集中在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
对于如何保护湿地、修复生态,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芦大鹏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2011年3月,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由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范围,是山西省首家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公园位于亳清河、沇西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总面积2979.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354.55公顷,占总面积的80%。公园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其中又细分为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和库塘4种湿地类型。”芦大鹏介绍说,2016年8月,公园顺利通过试点验收,正式获得国家授牌。2020年3月,该公园又晋升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重要湿地,并已申报国家重要湿地。
为更好地保护修复湿地,该公园实施了一系列工程。
——在保育区边界和公园边界立界碑67块、界桩1675块,安装防护网18公里,严格限制人为活动。
——在春、秋鸟类迁徙和候鸟越冬期间,对园区内的鸟类加强日常巡护,开展打击非法猎捕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整治行动。
——筑坝挖方、清淤疏通水系18万立方米,修筑巡护道35公里,人工恢复湿地及鸟类栖息地100公顷。
——在海拔260米以下的区域开展自然植被带生态保育工程,在海拔260米—275米的区域恢复重建区开展边坡涵养林带工程,根据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栽植竹柳、白皮松、杨树、白蜡、杞柳等100余种树共计184公顷,达到了防止粉尘、噪音污染以及净化污水、护岸固堤、保持水土的目的。
——完成了46.7公顷湿地景观基塘工程,种植以荷花为主的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
——与山西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消落区边坡恢复护岸林研究”“消落区湿地恢复基塘研究”和“生活污水生物净化研究”等科研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了省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购置了必备的监测设备,聘请专人定期对动植物、水资源及自然环境进行调查监测,为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初冬时节,漫步在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风中飘扬的绿植枝叶,空中雁群发出的鸣叫声,不远处的小浪底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皆为湿地公园增添了一抹灵动。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严格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了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和宣教展示区5个功能区建设。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发展,湿地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植被呈现稳定的自然演替状态,候鸟种类和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公园建设管理对于改善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确保小浪底水库运行安全、带动库区沿岸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湿地保护是保护母亲河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建设,垣曲黄河古城湿地已经初步成为集湿地保护、修复、科研、宣教及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美丽垣曲’的生态名片和运城市的‘后花园’。”芦大鹏说。
实行“宜工则工”
探索特色化新产业
根据省、市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垣曲县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在严守各类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基础上,实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
古城镇杞柳种植加工基地项目就是垣曲县对“宜工则工”的新探索。
该项目位于垣曲县古城镇店头村二里半处,总投资1200万元,主要建设了占地23亩的杞柳编织厂一处,在小浪底水库库区周边村栽植杞柳1000亩。
在古城村杞柳工艺品编织厂宽敞的大院内,已经去皮的杞柳露出了白色的“肌肤”,正摊放在院内接受劲风和日光的洗礼。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杞柳编织厂负责人李保银介绍,去皮的杞柳需要晒两三天才能干。如果不去皮的话,就得在烘干机里烘干,这得根据杞柳是用来做什么工艺品来定。
在厂房后的杞柳堆放分拣区,20多名工人正在根据杞柳的长短、粗细程度进行分拣。长达3米、小指般粗细的柳枝经过工人分拣,外表发黑、较细较短的被抽出来,粗细长短匀称的则被一捆捆扎起来,堆放在另外一边。
吕娟红是正在忙碌的工人中的一个。
吕娟红是古城镇西石村人,之前一直在北京打工,因为家里老人需要照料,去年她回到家乡,10月份来到离家不远的杞柳编织厂上班。
“1个月能挣2000多元,一天工作8小时。没有在北京挣得多,但离家近,下班了还能顾家。”吕娟红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分拣着。
一旁年纪稍长的工人说:“在这儿,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冬天我们在厂里分拣杞柳,夏天就去地里给杞柳去芽子了。”
李保银说,一个人一天能分拣500多公斤柳条,一天能挣100元左右。平常工厂需要二三十名工人,最多的时候则需要四五十人。
在柳编工艺品展示车间,果品篮、花篮、装饰篮、纸篓、宠物篮、屏风、草垫等百余种款式的工艺品,井井有条地被摆放在铝合金架子上,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工艺品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是纯天然绿色产品,产品类型有草柳合编、木柳合编、铁柳合编等,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产品颇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李保银说。
据介绍,古城镇杞柳种植加工基地将持续开展柳编技术培训,为产品多样化奠定基础,实现150人—200人稳定就业。同时,在沿沇西河两岸继续发展标准化杞柳种植基地,实现杞柳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并通过引进技术、销售人才,对接市场研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进一步完善杞柳工艺品展馆,建设杞柳园艺品展馆、杞柳研发培训实践中心、杞柳旅游观光带,全方位发展杞柳产业,逐步形成以杞柳种植为基础、柳编产品加工为引领、柳编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当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垣曲县绝不仅仅规划了上述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世纪曙猿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环小浪底库区旅游路项目、黄河泥沙资源综合治理利用项目等。目前,这些项目正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不久,这些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擘画垣曲县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托起垣曲人民幸福生活的新梦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