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专题研讨会发言摘要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9-29

9月23日,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在运城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围绕“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主题展开交流研讨,民革中央联络部、民革山西省委会等的相关负责同志及海峡两岸研究关公文化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本报特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刘国义(运城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运城市委会主委):

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一直以来,运城市委、市政府把关公文化作为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纽带,高度重视关公文化的传承,在弘扬关公文化精神理念,挖掘关公文化价值内涵,拓展关公文化传播渠道,扩大关公文化影响,推动两岸关系走近走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召开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让关公文化散发出的光芒照亮两岸同胞,希望海峡两岸的各位专家学者能继续挖掘关公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发挥关公文化的时代价值,共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

张庆盈(民革中央联络部副部长):

“武圣”关公以其报国以忠、待人以义、作战以勇、出师以仁的精神品质,成为一位跨越儒释道、覆盖全社会、延伸海内外的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偶像。由此绵延升华形成的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信众群体,在海峡两岸乃至全球华人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民心相通的精神纽带。

关公文化的宣传和弘扬,对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增强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邹明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想从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宏大的背景谈一些个人体会。今年8月27日、2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特别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关公形象跨越了历史、地域和民族,被中华民族共同膜拜,关公精神也在世世代代相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关公身上有着最好的体现,关公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范式方面,发挥着模范作用。

运城已经举办了三十几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本届关公祭祀大典现场依旧庄严,通过一些特定的仪式传承文化、凝聚人心,实现文化认同。当前,关公文化正在申报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祭祀也被纳入重要的考量标准。我认为,关公祭祀活动可从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活动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因子,让关公祭祀更加有源可溯。此外,还可以对关公文化符号作进一步挖掘,创作更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创产品。

蔡志忠(台湾著名学者、漫画家):

关公文化在全球华人文化圈中一直经久不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关公信仰,凡是有华裔的族群就会有关帝崇拜。坐落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体现着更深厚的关公精神,蕴藏着更丰富的关公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崇拜的就是关公,中国传统将关公视为“武圣”。去年由我执导的动画电影《武圣关公》讲述了华夏历史伟大英雄人物关羽忠义仁勇的一生,传递的就是关公精神的核心“忠义仁勇礼智信”。关公是华夏民族独一无二的传奇英雄,我要继续坚持以漫画的形式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这位传奇英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侯慧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

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茨沟营建筑,在明代时属于一个军事要塞,那里有一座关帝庙。这座建于近四百年前的阁楼和它依附的城楼如今尚存,碑文亦保存完好,两边墙上颂扬关圣武德的壁画还完好地保留着。我们对其上的壁画开展研究后,发现这些壁画在当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首先在边塞地区宣扬关公之忠勇节义,以同一的关公文化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凝聚分散的边民,稳定混乱的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地方官府在茨沟营修建关帝庙宇,倡导庙会演出,宣扬关公崇拜,赋予关公劝人向善的职能,以期收惩恶扬善、淳化民风、维护治安之效。最后这些壁画还是当地民众慰藉心灵的精神寄托。

洪盛兴(台湾青年联合会融媒体中心主任、高雄大学法学院政法硕士):

关公文化在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发展和弘扬关公文化有利于海峡两岸同胞形成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最终助推祖国统一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关公文化的创新性宣传,要用更多的关公故事,寻找更多的关公文化素材,运用新媒体平台,让更多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形成文化认同。

濮文起(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关公文化既超越时间又超越空间,其所承载的“忠义”精神,彰显了护国佑民的责任与担当,在世界范围、海峡两岸影响深远,发挥着不可替代、信仰整合的作用,定会对世界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山西运城作为关公故里,理应成为传承与传播关公文化的文化重镇。因此,社会各界应当注重在关帝文献、关帝文物、关帝图像、关帝影视等方面的保护和宣传,继续加强建设全球关帝文化研究的学术中心。

吕心阳(民革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关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承载着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核,是道德精神的文化反映。关公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海内外华人共同追崇的文化信仰。因此,要加强对全国各地关公文化的实地考察,利用好名胜古迹研究、传播关公文化的作用,更要利用科技加大对关公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多元化地挖掘关公文化,实现海峡两岸关公文化更好交流。

傅文元(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与归属,关公文化以忠义仁勇为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海内外华人“民心相通”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以关公信仰为载体,加快构建民心相通的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体系。增进民心相通需要统筹协调各种关系,如对象上要协调主体多元与目标一致的关系,机制上要协调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的关系,时间上要协调传承历史与建构未来的关系,以此汇聚起民心相通的最大合力。

  (记者游映霞、见习记者牛嘉荣根据座谈会录音整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