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以枣配伍的食饮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22

□卢恩俊

追寻枣影到今天,以枣配伍的食饮已普及为面食类、菜肴类、茶饮类、煲汤类等数百品种。

明曲《香囊怨》也用“干枣儿”谐音寓意“赶早儿”。比如,过年吃年糕,“枣“与“早”谐音,“糕“与“高”谐音,吃“红枣黏黏糕”,寓意“年年早登高”。

《酌中志》记载京城二月二的“熏虫”之俗:“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清明节吃发面枣糕叫“子推饼”,《东京梦华录》载:“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俗意是纪念介子推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

《全后汉文》记载了这种食品的具体制作方法:“齐人呼寒食为冷节,以曲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

白居易《寒食日过枣团店》诗曰:“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诗中的枣团应该也是指发面枣糕(子推饼)。端午节吃枣粽,据记载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其中就有红枣作为馅料。

宋曾懿《中馈录》记录了“粽子法”,枣乃馅料之一:“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至明弘治年间,蜜枣、豆沙、猪肉、细茸等品类新增,明显出现了南北的咸甜粽之分。北方枣粽至元明清已比较普及。最有趣的,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寓意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早晨都要吃枣粽,今天甚至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羊城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