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19
□记者 王捷 薛丽娟 实习生 吉梦琳
“关帝庙研学”活动之品读关庙
第3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即将盛大启幕。这一活动的举办,也让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借此契机,近日,记者走进解州关帝祖庙,了解崭新而充满活力的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不为人知的工作。
自2020年5月揭牌成立以来,关公文化研究院围绕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提高文物活化利用,研究、阐发、传承、弘扬关公文化,各方面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年多时间,关公文化研究院以生机勃勃的姿态,依托强劲的关公文化内核,创造了更坚定、更持久的力量,在传承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的过程中,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富有创造力和传播力的研究交流平台。
体制改革
开启全新发展
不同于人们以往的第一印象,关公文化研究院并不是一个社会组织,而是一个专业研究关公文化的政府机构。
时间回到2020年,为全力推动关公文化产业融合化、品牌化发展,运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关公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立足解州关帝庙独特的资源禀赋,对关帝庙实施了体制机制改革。
2020年5月19日,关公文化研究院在解州关帝庙正式揭牌成立,关公文化研究院与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按照两块牌子、一个机构管理形式运行,标志着解州关帝庙迎来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始终以强化文物保护和弘扬关公忠义文化为抓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所长傅文元的带领下,文物保护和文化研究、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迎来了新的发展。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也是我们机制改革后的状态。”关公文化研究院文研室主任陈园园说,这也让致力于关公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关公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建设等职责更加精准,举措更加深入。
活化利用
文物保护成果更显著
作为厚重的文物载体,文物保护自然是解州关帝庙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解州关帝庙全面启动了文物本体安全检测新技术,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全面开启智慧安全建设。同时,还启动了馆藏书画修复项目,并于今年全面启动明琉璃四龙影壁修复工程和解州关帝庙古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工程,开启解州关帝庙文物数字化保护时代。
在今年即将开幕的第3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上,“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关公文化研究院积极策划、筹备、组织的解州关帝庙馆藏关公文物特展布展项目,成为本届的一大亮点。透过这些珍贵展品,人们也能看到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在盘活利用文物资源上的不懈努力。
按照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单位“一点一策”要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初步编制完成了《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方案》,不断提升解州关帝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宝级文物单位文化服务功能、文物活化利用功能。
关公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对关公文化的爱好者、信仰者、研究者,深入挖掘关公文化,科学利用文物保护成果,展示关帝庙文物资源价值和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拓展
丰富关公文化研究内涵
解州关帝庙的四大主题文化活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清明节关氏后裔祭祖活动,农历四月初八解州镇古庙会暨关帝巡城活动,农历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祭祀活动,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活动。尽管去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关公文化研究院不断丰富、提升这几大文化活动的内涵,尤其是关公文化旅游节,让活动更厚重。
《关帝庙》杂志自创刊以来,作为内部季刊书籍,一直受到全国关帝庙和关公文化的信仰者和爱好者的好评,如今已成为关公文化研究学术交流的工具书。通过“文化传播、庙貌祭祀、学术研究、文化漫谈”等版块,杂志发表了多个关公文化课题研究成果,来自国内外长期从事关公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在这里可以随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
不仅如此,关公文化研究院还针对一些新的课题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研究院着手编纂《解州关帝庙志》系列丛书、《武庙祀典》等,助推“关圣文化史迹”和“关公信俗”双申遗工作。
而自去年开启的“关帝庙研学”活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以“关公忠义文化”为主要内涵、明清历史古建筑等为特色的研学项目,让学生们感悟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共接待中小学生3000余人。”研学活动负责人乔盟犇告诉记者,这项活动主要以关公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关帝庙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综合文艺作品、古建特色、非遗文化、民俗活动等,通过品读和临摹、实践和运用的方式,立体展现了关公英雄形象和忠义精神,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次内涵丰富的忠义文化之旅。解州关帝庙也因此被授牌“运城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搭建平台
开创文化交流新局面
多年来,解州关帝庙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管齐下的文化交流方式。关公文化研究院成立后,更是打开了关公文化交流新局面。
为加强“关公信俗”为载体的民间信仰交流活动,推动关公文化“走出去”,持续推进关帝祖庙与福建闽南地区的关公文化交流活动,一年多以来,关帝祖庙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侨联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通过线上交流,坚持不懈把关帝祖庙建设成为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参访拜谒关公的文化圣地。2020年12月,通过全球连线,研究院同马来西亚联合主持召开了“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主委会联谊会议”。
一年多以来,解州关帝祖庙和关公文化研究院充分发挥“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积极征求了26家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关公文化交流基地》的管理办法,并拿出2021年颁发建议名单,正确引领关公文化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研究院还创办了“关公学堂”,邀请全国知名关公文化研究、古建筑研究、历史和文学研究教授、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课题,开展研学教育,现已开讲3期。
研究院还和运城学院初步达成合作,设立“校企联盟”博士工作站,并计划通过运城学院平台,与国内高校“校校联盟”,开展文物修缮与数字化保护、文物活化利用等课题研究。同时,也与山西大学初步探讨,拟开展以“关公文化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价值启示研究”的研究课题。
这一年多,关公文化研究院已完成搜集、整理世界12个国家关帝庙地理位置、内容简介、代表性图片、关公文化活动及民俗风情等相关资料;整理、汇总52幅关帝庙名人字画;完成解州关帝庙88幅历年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及名人字画的整理工作;为收藏展示做好基础性工作。
勇担使命
焕发关公文化新活力
关公文化研究院自成立起就创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关公文化研究院”,从坚定文化自信、政策性解读、申遗、深刻挖掘关公文化内涵、研究关公文化的物质载体、关公信俗等方面,正确引领关公文化的研究、传承、弘扬,运营一年多,影响力稳步增长,位居全省前列。
研究院还开发出了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创意性强、市场认同度高的120余种文创产品,涵盖家居饰品类、生活用品类、图书影像类、服饰箱包类、办公文具类、旅游衍生品、祈福系列类及艺术品等八大类产品,以整合资源、打造关公文化品牌。
为了让关公文化研究更加权威、更有分量,研究院不断壮大研究队伍和力量,拟聘国内外关公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15位,标志着关公文化研究院工作迈入新阶段。同时,还通过政府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史、民俗学专业招聘了3名研究生。
如何让关公文化焕发时代光彩,以更活态的方式呈现给大众,一直是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关公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文元在思考的。要怎样充分发挥关公文化研究院传承和弘扬学术研究成果、文物活化利用等功能,改革后的解州关帝庙,无疑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挖掘、活化利用文物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阐释好文物核心价值,赓续文明、守护文化根脉,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关公故事,担起关公文物保护和关公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傅文元说,以物证史、以物知史,透过文物的价值,深入挖掘文化信息,能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弘扬关公精神、传承关公文化的有力纽带,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和关公文化研究院,以文化研究、文创、研学为主题开展工作,不断创新探索,共同推进关公文化事业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其精彩呈现和鲜活成果,让关公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