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8-26
□武婷
明代的杭州造假成风,而苏州的造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为了让杨梅看起来新鲜,用大棕刷弹墨将其染成紫黑色;在老母鸡的尾巴上插上长尾巴伪装成野鸡来谋取利益。
明太祖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在沿袭唐代法律的前提下,对打假有了更具体和更严格的明文规定:
《大明法》:“知道假货自动销毁者,杖十;不销毁者杖一百;因为假的食物出现问题,轻者充军,重则斩首,情节恶劣者诛三族,经过商家劝告还不听者,出现问题不需入狱,但需赔偿损失。”
明清时期不仅在商品打假方面与时俱进,就连防伪技术都高端起来了。
宋代有特殊防伪法和初级商标,元代不仅有特殊材质和图案还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明代,水印圣旨的布料考究、绣法精妙,两端的银色巨龙是“防伪”标志,绢布上印满了祥云图案。就跟我们现在的防伪水印一样。
清朝的晋商采用了一种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设定一套看似毫无关系的语言,实际可以通过规律识别出日期、数量等隐秘情报,并且隔一段时间,密押还会变更,增加破解的难度。
据载,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95年间总共换了300套密押,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现象。
(《上海法治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