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小康生活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02

河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毋刚石:沧桑巨变话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勤劳的河津儿女在历届河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取得了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通达的开放之路连接起河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改革开放前,河津真正意义上的公路仅有12公里,分别是108国道和209国道,其余道路均为乡间曲折蜿蜒的羊肠小道和坑洼不平的山区公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要致富,先修路”成为河津人民的一致共识,公路建设从此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20年年底,河津市道路总里程达到997.016公里,其中,国道101.41公里(高速公路42.534公里),省道3.009公里,县道185.093公里,乡道215.147公里,专用公路44.173公里,村道448.184公里,基本形成网络完善、衔接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了“国道达一级,县道达二级,乡道达三级,乡乡循环,村村互通”的市域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现代化目标。河津市圆满完成了2017年度、2018年度的道路建设任务,被评为全省首批、运城唯一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河津市清涧街道康家庄村村民王彩珍:幸福生活比蜜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年,靠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康家庄村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衣食住行方面。

我们村原来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全村易地搬迁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二层小楼,村东建设了高标准的现代化老年公寓,省委书记还到过我们村参观呢!老村里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硬化路,四通八达。傍晚,跟姐妹们在干净整洁的村文化广场上跳跳舞,也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穿衣方面,以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大家穿衣流行网购,讲品牌,讲款式,衣服不单单只为遮羞避寒。吃饭方面,小时候天天盼过年能吃糖吃肉,现在平时都比过年吃得好!饭菜不仅要可口,还要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如今,康家庄村成了人人羡慕的大花园,村民齐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我今年53岁,儿女都结婚成家了。这两年孩子们都买了小汽车,要是我想到远一点的地方溜达,孩子们就载着我去兜风。现在的生活是太享福了!

河津市城区街道府西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晓玲:基层小社区浓缩时代大变迁

2011年我到社区参加工作,那时候的社区办公场所是租用的,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社区的办公设施陈旧,职能单一,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都不强。

如今,河津市城区街道府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楼已经建成,办公场所面积超过了1500平方米。宽敞的多功能服务大厅、宣传电子屏、网络化服务、多媒体设施……办公环境彻底改观,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设施的更新带动了社区服务功能、服务理念的升级,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务居民体系。

社区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地方办事、有场所议事后,社区工作人员的干劲更足了。通过开展一场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便捷高效的服务活动,居民开始主动融入社区。党心连着民心,居民的幸福感更高了,获得感也更足了。居民高兴地说,这是党和政府对群众生活的关心和关注。小社区里的变化正是我们这个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缩影。

翰墨飘香颂党恩

河津市小梁乡南原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和:美丽乡村绽新颜

初夏时节,走进我们南原村,路两边的月季花一朵一朵开得正艳,邻村的妇女们都到我们村这条最美路来拍抖音短视频了!

这几年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好政策,我们村投资3000万余元,修通环村路、村北路,进行绿化亮化硬化,改造完善了党建主题广场、党建活动室,绘制了文化墙,完成了上水工程,基础设施大改观,村容村貌大变样。

南原花鼓技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们村一直保留着南原花鼓技艺,代代传承,成为花鼓艺术的名村。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南原花鼓表演队曾赴港表演,轰动一时,文化墙把这些都记载进去了。村里原先有个污水坑,现在建成了小游园,起名为花鼓游园,就是希望将南原花鼓技艺发扬光大。游园里面最抢眼的就是花鼓造型,这个大花鼓高4米直径1米。游园有假山有流水,种上了花树,建起了亭子,铺了路,装了灯,配上了健身器材,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原村下一步还要实施下水改造、污水集中处理、厕所改造、村巷道拓宽硬化等工程,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