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聚焦“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 做好固本强源下半篇文章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4-21

■郭开立

打造“合(和)汽(气)生材(财)”(以下简称“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是市委立足新时代新阶段运城市情、瞄准“三个强市”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税务机关应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紧扣市委、市政府“合汽生材”战略部署,做好固本强源下半篇文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我市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提升站位重谋划,固本强源添动能

今年2月初,市长储祥好召开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全市工业重点工作时指出,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运城要打造新兴产业强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要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为主攻方向,集聚先进要素,加强研发创新,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合汽生材”的运城新兴产业地标。此后,市四届人大七次会议进一步将这一思路明确,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确定“合汽生材”4个产业集群在现有157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基础上,力争到2021年年底达到180户,力争到“十四五”末达到300户,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发展壮大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这一战略规划也为税务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引。市税务局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精神后,一致认为,税务部门应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坚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围绕市委打造“三个强市”目标,聚焦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战略,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税(费)人为中心,切实做好固本强源下半篇文章,为厚植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运城贡献税务力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税务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助力“合汽生材”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采取联企、咨企、便企、利企、惠企、哺企、济企、强企、立企、护企、卫企、安企等“12个一”服务举措,实行集群式研判、提供地标化服务,优化执法方式、防范涉税风险,扶持扶助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努力为新兴产业强市赋能添力。

内修外治优服务,一诺千金促发展

《实施意见》确定的12项服务举措,覆盖税收业务全流程,内修外治,清道护航,力求提供“流程最优、办事最简、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红利尽享”的集群式、地标化服务,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税人排除干扰、心无旁骛、集中精力做大做强。

沟通联企,联系一线贯通。建立税务服务“合汽生材”新兴产业项目库,畅通税企联系渠道,做到县局管理员、所长、分管局长、局长至市局主管科室、分管局长、局长一线贯通,及时回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诉求。充分发挥税收数据搭桥作用,加强税收数据分析,助力上下游企业实现供需对接。推行“一企一策”“一对一”“点对点”帮扶,服务企业招商引资,助力项目投产达效。

辅导咨企,政策一次讲透。实行重大税费优惠政策“一政一讲、一措一谈”,印发个性化服务小册子、口袋书,下到管理员、所长,上至副局长、局长,保证人人一册在手,政策一次讲足、讲透,及时、针对性地解读税费政策和征管措施。积极协调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复杂涉税诉求,增强税收政策执行的确定性;大力开展企业跨区域涉税事项协调,增强税收政策执行的统一性;做好企业涉税事项事先裁定,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政策适用性。

登记便企,认证一天完成。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实名认证信息,实现新办企业涉税事项集成办理,对企业开办事项实行一套资料、一窗受理、一次提交、一次办结,进一步压缩登记时间,确保新兴产业新办企业1天内完成登记。

供票利企,发票一次满足。优化发票初始核定、申领和税控发行程序,压缩发票申领和使用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申领发票应领能领,当领速领,畅通供应。对高信用低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税人实行纳税信用激励,A级纳税人一次可领取三个月发票用量;B级纳税人一次可领取两个月发票用量。推行增值税专票电子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免费提供税务Ukey,实现便捷申领发票。

办税惠企,入厅一个不落。到“十四五”末,我市办税服务大厅全部入驻本地政务大厅,按“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要求,基本税收业务与各地区各部门行政审批管理流程实现无缝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税人最为相关、发生频率最高的基础事项在政务大厅简事快办、一次办结,实现纳税人办事“最多跑一次”。

政策哺企,优惠一分不差。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落实好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合汽生材”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新动能成长。利用线上和线下、远程和现场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各所属税务机关的督导和巡察,保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企业一分不差享受政策红利。

纾困济企,问题一人解决。建立新兴产业项目税收联络员制度,明确企业或项目所在地县级税务局局长为主责人员,及时了解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进度,细致梳理购销方、上下游配套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涉税疑难咨询、问题解答、宣传辅导、沟通协调,推动企业涉税问题有效解决。开展“我为纳税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复杂、疑难涉税(费)诉求,按照“13710”制度抓紧落实,提供靶向性、确定性辅导,做到问题一人解决、诉求一天回复。

升规强企,入规一个不掉。加强与统计、工信、发改、中小企业等部门协作,共享列名培育企业名单及涉税信息,达到规上企业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全部纳入“小升规”统计范围。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优势,按月、按季监测分析规上企业、“小升规”企业发票数据、营业收入、申报数据,及时向相关部门传递企业经营及税收情况,为党委政府提供精准政策建议,推动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发展壮大,培育做大新兴产业蛋糕。

信用立企,低信一个不存。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化纳税人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应用,支持诚信企业信用融资,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健康发展。推行动态“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服务方式,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实施差异化服务和管理。对高信用低风险纳税人无风险不打扰,提供更便利的纳税服务。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诚信经营、诚信立企,争取不出现一家C级、D级低信用、高风险纳税人。

执法护企,普检一次不搞。坚持“无计划不检查,无任务不进户”的原则,除上级督办的案件外,严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进行一般性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市政府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除非重大特殊事宜,不纳入市级“双随机”企业名单库,对全市开工建设、未完工投产的新兴产业投资项目,稽查部门不纳入年度检查计划,不组织入户检查;对其项目开工之日起至项目竣工投产后一年内,原则上不入户检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遵法卫企,重案一件不发。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及项目产生的涉税风险,除涉嫌偷、逃、骗税及虚开发票的高风险事项外,原则上通过约谈提醒、纳税辅导、纳税评估等方式,鼓励其自查自纠、自我修正。推进柔性执法,提供专项风险提示,化解重大税务风险,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税法遵从度,确保不发生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重大涉税案件。

阻防安企,吃请一次不现。持续引深“阻防狙击”工程,构建共同体责任,实施全覆盖监管,依托“天眼小分队”、婚丧嫁娶“三人小组”,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所在地税收管理员、税务所所长、分局局长、县局领导等重点岗位人员,发现存在吃拿卡要和参股入股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一律纳入惩治范畴,从严从重惩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造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良好税收营商环境。

纵合横通强机制,凝聚合力抓落实

“12个一”服务举措,是税务部门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助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政治担当,也是税务机关对广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纳税人的政治承诺。税务部门将发挥上下贯通、纵横联系的垂管优势,形成合力,真正使“一诺”变成“千金”,培育壮大地方财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长足的发展动力。

坚持政治引领。各级党员干部将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合汽生材”新兴产业项目对于我市抓好“六稳”“六保”“六新”以及打造新兴产业强市的重要意义,深入基层一线回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涉税诉求与发展难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上来,助力全市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强化机制保障。市税务局成立服务“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局各业务科室及大企业局、稽查局等组成,办公室设在征管科,出台具体意见,指导督促相关服务举措的落实。各县(市、区)局根据区域项目分布情况,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服务团队,落实快速响应机制,提供地标化服务,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形成工作合力。各级税务机关认真收集“合汽生材”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情况,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作情况,积极争取理解与支持。加强与发改、工信、市场监督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形成税收保障与共治格局。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公众号以及办税大厅等平台,积极营造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严格责任落实。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及市局各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务实创新、挺立潮头,切实发扬“三牛”精神,合力推进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此项工作作为全市税务系统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纳入目标责任制和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定期考核、定期通报,确保措施真正落地开花结果见成效。

  (作者系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