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南菜”何以“北种”?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4-19

记者 陈永年

4月15日上午,在夏县尉郭乡西董村世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世邦农业)的菜地里,几十号人围着一名割菜工,你问他答,热闹非凡。割菜工不到两岁的孙子被人群挤到边上,瞪大了眼睛,一脸懵懂。

这是我市“南菜北种”全产业链技能培训(重点班)学员在菜地里实训的一个镜头。

这些来自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的科教站站长、蔬菜站站长们,以及各县(市、区)的蔬菜种植大户们,为什么要集中到一起,学习“南菜”如何“北种”?而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推进“南菜北种”目的又是什么呢?

赵兴(中)在菜地里讲解蔬菜的种植特点     记者 陈永年 摄

运城“蔬菜班”里的“新学霸”

2019年,刚刚成立的世邦农业,将蔬菜基地设立在夏县西董村。

“选址的考量,是为了以后的发展。”世邦农业供港蔬菜基地销售及培训总监赵兴解释道。

基地位于3个乡镇的交界处,周围良田充裕,且地上经济林面积较小,一旦有需要,可以快速、方便地向四周扩张发展。

很稀奇,世邦农业的3个出资人全是行外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广东菜心在南方需求量很大,主要种植区竟然不在广东,而是由远在云南、宁夏的种植基地供应。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行情,吸引着他们进入农业领域。

云南、宁夏都能种,运城行不?运城人赵兴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2019年,他们成立公司、建立基地,试种了300亩,效果很好。2020年5月,基地实现了首次规模化发展——种植面积增加到5000亩。

目前,基地种植品种以广东菜心为主,另有中华芥蓝、迟菜心、奶白、青菜苔、西兰花等十余个品种。由于气候适合,产品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在广东、香港及东南亚地区,该公司的产品已经在当地叶菜市场小有名气。

再过一个月才到出菜高峰期,但基地每天已有150余名工人在忙碌,日产叶菜5万公斤,由冷藏车全程冷链运往南方。一个月后,每天的用工量将会增至250余人,日产叶菜7.5万公斤。

短短两年过去,基地已建成完整的分拣、冷链储存中心,形成蔬菜种植、采收、分拣、预冷、包装、冷链运输、市场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公司已建设成并投入使用的有6座冷保鲜库、4座制冰库,4000多立方米的库容可满足每天5万公斤至7.5万公斤蔬菜的保鲜预冷和运输需要,冰块多余的产能还可以对外供应。

世邦农业的出现,不仅为我市蔬菜产业增加了新的门类,而且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在基地,普通的拖拉机手每月能挣到4500元,而一位近70岁的看门大爷,一个月也能拿到1800元。“过春节时,老人给孙子发压岁钱口气都大了,‘发二三百吧,反正下个月工资马上就发了’!”赵兴笑着模仿。

蔬菜产业是我市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亮点产业和希望产业。如今,主打“南菜北种”的世邦农业,已经很快成长为运城“蔬菜班”里的“新学霸”。

培训班的学员们在菜地学习割菜技巧  记者 陈永年 摄

培训班开到菜地里

世邦农业的“南菜北种”,既叫好又叫座,产业做得红红火火。但记者在采访中,与田间割菜的工人交流,发现几乎全是云南、贵州、四川的外地人。割菜工们工资很高,按计件算,每个月几乎都能拿到1万元左右。他们很多都是一家人,带着尚未入园的儿子女儿或孙子孙女,整天忙碌在一片片碧绿的菜地里。

为啥不用本地人呢?

“专业要求太高!”赵兴举例说,“割菜标准要求12厘米至14厘米长,3至4片菜叶,顶头带青花。从种到收到运,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错,割下菜后半个小时之内就要进入冷库预冷。外运时先测量菜箱温度,收货时还要测,温度变化大了客户就拒收了。”

一位学员站在地头感慨:“培训时听着很厉害,到现场一看,不就是大田蔬菜嘛,一点儿也不高大上。”

其实,“南菜”的“高大上”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流程上。从种植、浇水、喷药、收割、运输、预冷、包装、发货,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化流程。拿割菜来看,割菜工右手探寻合适的目标,左臂微曲呈弧状,右手割菜放入左手臂弯,从下至上排成两层,感觉合适后对菜茎做简单修整,放入塑料筐,青菜齐齐整整,宽度刚好。

世邦农业刚刚起步,只能大量使用从外地来的熟练工。只有在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岗位,比如移苗、运输、打包等环节,才会使用本地工人。

红红火火的“南菜北种”,不少种植户看着眼热;月薪1万元的岗位,也吸引着不少本地人;而对于世邦农业,摆脱外地工人的依赖,从长远讲,也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扩大“南菜北种”的规模,仿佛成为一个谁都欢迎的答案。但对于农业农村部门来讲,扩大规模就要从全产业链上进行推进和改造。

“我们今年特别从市级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拿出50万元,举办‘南菜北种’全产业链技能培训班,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引领带动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南菜北种’蔬菜产业中来,实现土地流转、农户自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苏丽红专程参加了全市“南菜北种”全产业链技能培训(重点班)开班仪式,并作如此表示。

4月13日,这个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夏县农业农村局承办、世邦农业协办的培训班正式开课了。这期学员有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的科教站站长、蔬菜站站长,也有各县(市、区)有发展“南菜北种”蔬菜产业意愿的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的技术骨干人员。

除了“重点班”,根据培训计划,在8月底前,我市还将举办7期“技能班”的培训。每个班共7天、56个课时。其中,3天理论学习,3天实训操作,1天考核总结。培训内容有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农产品安全质量体系以及广东菜心、中华芥蓝等有关种植技术和管理的理论知识,也有供港蔬菜种植环境及要求、田间管理和采摘技巧、分拣标准及操作要点、存储标准及入库要领、包装标准及分装操作等实训操作,培训完后还要进行技能考核。

政府出钱、企业出力来办这次培训,就是为了推动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南菜北种”蔬菜产业规模,提升蔬菜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最终引领和带动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南菜北种”蔬菜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

推广“南菜北种”底气何在

此次培训,标志着运城蔬菜产业的新动向——发展“南菜北种”成为我市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又一突破口。那么,这种产业决策的底气何在呢?

首先应该是世邦农业的示范效应。最高峰一天7.5万公斤的销量,而赵兴还说“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销售,而在于产能,是土地流转的速度跟不上”。目前,世邦农业在平陆规划面积3000亩的新基地,已有1000亩土地到位。另一个在临猗的新基地,也正在筹备。

决策的另一个依据,还有我市既有的产业基础。

蔬菜产业位居我市五大主导产业之列,近年来,我市又以推进蔬菜产业增产、提质、增效为核心,全力推进蔬菜产业无害化、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全市蔬菜产业在蔬菜品种、物化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设施、销售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县(市、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实现了从点状分布到面状发展,再到连片规模化种植的巨大突破,在新绛、夏县、盐湖、闻喜、芮城、永济6个县(市、区),已形成了规模化生产的格局。

目前,全市拥有100亩至1万亩的露地蔬菜基地27个、设施蔬菜基地76个,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2个,全省“一县一业”蔬菜生产基地县2个,蔬菜“一村一品”村98个。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9.4万亩,总产量213.2万吨,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4.5%和24.6%。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3万亩,总产量81万吨,设施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9%和32%。

有了这样的产业基础,“南菜北种”作为新的生力军的加入,必将加快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的底气还在于优良的、适合“南菜”种植的气候条件。

“南菜”种植,太冷太热都不行。为此,在广东种植只能在12月到次年3月之间。目前的主产区宁夏,生产周期也只有5月至10月之间,只能收菜四五茬。而在运城,因为气候适宜,可以从3月一直种到12月,能连收8茬菜,平均每亩地全年可收获12000斤至7500公斤左右,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至3万元。

当然,做出全市推广的决策最大的仰仗还是市场需求。

如今,世邦农业每天十几万斤的产量,在市场上还供不应求。“这还只是广东、香港等地的市场,东南亚相关国家地区也有很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南菜’在北方而言还几乎是个空白市场,如果‘南菜’像上海青一样往北拓展成为全国性的菜品的话,那市场容量将无法想象。”赵兴分析说。

有条件,有基础,有需求,有前景——“南菜北种”,就这样写上了运城农业农村部门的规划方案。

4月16日,全市“南菜北种”全产业链技能培训(重点班)的学员们离开培训地;很快,技能班的学员又将汇聚来。来去之间,“南菜北种”的火苗正在河东大地渐渐蔓延。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