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荣河烈士陵园:守望初心的一座精神丰碑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4-19

巍峨雄伟的荣河烈士陵园  记者 张国平 摄

4月1日,踏入位于万荣县荣河镇荣河村的荣河烈士陵园,拾级而上,两侧松柏挺立、绿意盈盈;冰清玉洁的玉兰花俏立枝头;绽放的海棠花红得耀眼;牡丹还在孕育着花骨朵。

在松柏、鲜花的尽头,伫立着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是为荣河解放献身的烈士和荣河在外牺牲烈士的墓地。

一座座墓碑前,鲜花萦绕,寄托着后人对烈士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些烈士的遗骨还被埋在偏远的山坡上,人们扫墓、凭吊极不方便。

而力促这一改变的是荣河镇的一群老人和村民,他们东奔西走众筹烈士陵园,用生命守护革命先烈,让历史铭记在周边村民的心底。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上世纪70年代,荣河的集体经济以保温建材业为主。那时的保温建材生产虽不具规模,但为后来荣河人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借助集体经济的经验,荣河的坑西村、庙前村、宝井村、荣河村等地村民,开始在全国推销保温建材、防水建材,后来延伸到生产外加剂。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荣河人走出穷窝窝,在全国建设防水建材厂和外加剂厂,甚至把产品推销到了国外。这些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单就荣河村人的富有,当地的一句顺口溜这样形象地描述:“下了谢村坡,工厂赛猪窝,一根棍棍一口锅,一夜就是一万多。”

“这句顺口溜描述的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荣河村的发展情况,如今,别的村也发展起来了。”荣河镇副镇长李毅说。

近年来,荣河镇认真贯彻落实万荣县委、县政府“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示范带”战略部署,探索出“坡上花椒坡下稻,坡间点缀麦葡桃”的农业产业格局。

东部坡势较大,就发展花椒2900亩;

中部地势平坦,就发展粮食作物4.8万亩、葡萄3500亩、桃果8000亩,并在周王村建成荣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滩涂地平水丰,就发展水稻1.7万亩、莲菜9000亩,并招商引资建成龙门鲤水稻加工有限公司……

结合全镇农业资源的分布特点,荣河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促成产业连线成片、聚点成群、优化升级,农业发展雏形凸显,农民增收更有保障,乡村振兴稳步前进。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起来的荣河人始终无法忘怀的是那群为解放荣河而牺牲的烈士。

荣河人无论在全国建多少厂、离家多远闯事业,也不会忘记,给他们强烈发展信念的是那群安息在荣河的烈士。他们不能对不起这些人用热血换来的和平。

浴血奋战解放荣河

荣河镇是原荣河县城所在地,距镇西南10里黄河岸边的庙前渡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7年4月初,我晋冀鲁豫野战军趁蒋介石调晋南国民党主力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之机,向晋南敌军发起进攻,4纵10旅在旅长周希汉的指挥下,一路夺关斩将,兵锋直指晋南重镇荣河城。

彼时,荣河城雄踞晋西南黄河岸边,四周虽无任何屏障,但城防工事坚固,碉堡林立,环城有宽5米至10米的护城河,并设有鹿砦、铁丝网,易守难攻。我攻城部队在山炮部队的配合下,先后发起3次攻击。

今年89岁高龄的荣河镇荣张村村民苏永法,当年是儿童团长,他亲身经历了那场战斗,对那段历史他记忆犹新:“晚上我遇到3名解放军战士,他们一天没吃饭了,我家人就给他们做了面条,临走时,他们还不忘给我们留下米票。”

战至最后,我攻城部队逐街逐巷争夺,毙敌200余人,俘敌500余人,荣河县宣告解放,我攻城部队也有70多人壮烈牺牲。

当时,苏永法配合解放军埋葬了这些烈士,他回忆道:“大部分烈士连棺材都没有,就匆匆埋在我家后面的荒地里。每位烈士在埋葬时,用帽子盖住脸,身边放有一个写着牺牲者姓名、年龄、籍贯、编号的纸牌,以方便其后他们的家属来辨认。”

战后,部分烈士遗骨由亲属收殓后安厝到家乡。

1952年,荣河县政府在建设烈士陵园时,将剩下的32位烈士遗骸重新做棺,迁于荣河县城北新建的烈士陵园,并将墓位图及烈士姓名、籍贯、原部队番号等资料留存在县民政局。从那时开始,这座烈士陵园就成为当地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之地,不时有群众自发前来扫墓祭奠。

1954年,荣河县与万泉县合并,32位烈士的资料未及时转入合并后的万荣县档案馆,不慎丢失。2006年,因发展建设,32位烈士遗骨被迁到离荣河镇七八里外的郑村南坡陵园。

因该陵园位置偏远,给人们凭吊、瞻仰带来诸多不便。

11位老人助力陵园建设

苏永法等老人讲述陵园建设的故事  记者 张国平 摄

看到荒凉冷清的烈士墓地,当时的苏永法老泪纵横。

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他感慨地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一定要让后辈人常常祭奠、常常怀念。”

苏永法下定决心筹建荣河烈士陵园。

2015,苏永法的善举得到了刚刚上任的荣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英俊的重视。

很快,由苏永法、邵志强(已故)、王志虎、樊进全、樊英俊、樊晋宝、樊武安、樊小保、薛德朱、关建中、冯世午等11位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组成的志愿小组成立,共同呼吁建设烈士陵园。

最终,他们用一次次奔走和真诚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万荣县委、县政府规划审批出专项用地,并给予资金支持。

2016年2月26日,在万荣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主导下,一座新的荣河烈士陵园破土动工。

那些日子,工地上热火朝天。

樊英俊和荣河村党支部一班人坚守在工地上,加班加点;许多村民义务到工地参加劳动……

短短6个月时间,在荣河镇核心地带,就建成了一座高标准的烈士陵园,陵园包括广场、展览馆、中央大道、四季花台、寓意1947年荣河解放的19.47米高的纪念碑等。

当年9月30日,烈士公祭活动隆重举行,许多人甚至不远万里返乡祭奠、缅怀先烈。荣河镇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式,除迁回32位烈士遗骨之外,还迁回14位荣河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其他时期牺牲的烈士遗骨。

从老人的讲述中能感受到,那段岁月承载着当地人对烈士最深切的缅怀和崇敬,他们用自己的义举和深沉的烈士情结,建立起守望初心的一座精神丰碑。

多方奔走为烈士寻亲

当村民沉浸在陵园重建工程竣工的喜悦中时,这些老人的心中却有着丝丝的遗憾和落寞——70年了,很多烈士始终没有家人来陵园祭奠,他们的亲人不知身在何处。

为了让这些烈士“有家可认”,这群老人在2017年又踏上了自费寻找无名烈士亲人的路。

“当时跟解放军战士接触,我只知道他们来自晋南一带,具体哪个乡镇哪个村并不清楚。”苏永法说。

虽然掌握的资料寥寥无几,但这些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三老”群体没有气馁,他们怀着一定要为烈士找到家人的坚定信念,多次去外地探访。

最初,他们也遭到各种质疑和不解,但随着调查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他们的善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们的工作。

他们的足迹覆盖曲沃、侯马、翼城、沁水、阳城、泽州、高平、陵川等县(市)的10多个乡镇、20多个村庄。劳苦奔波6000余公里,他们到部队细查史料、进民政部门翻阅档案、入村户走访群众百姓,最终找到了32位烈士的档案资料和部分烈士的后人。

2019年1月16日,“2018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在山西省军区军人俱乐部揭晓,山西省8个个人及群体荣膺“2018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其中,万荣县荣河烈士陵园志愿者群体名列其中。

如今,荣河烈士陵园已成为万荣县和运城市红色教育的一个亮点。

每逢清明和重要纪念日,周围的群众和学生都会自发前来祭扫烈士,而荣河镇各村村民也争相承担购买祭扫鲜花的任务。

“烈士有了安息之地,找到了亲人,我的心也就放下了,不然我真的死不瞑目。”苏老的话语虽然朴实,但却承载着荣河群众执着的守望,用生命追忆和守候烈士的最深情怀。

在这群老人和村民身上,我们反思,今天缅怀革命先烈,不但要瞻仰他们的事迹,还应用最纯真的爱守护祖国的和平、用最坚韧的意志开拓发展局面、用最真挚的行动留住他们的遗迹、用最真诚的心弘扬那段历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