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裴丽生与“两弹一星”往事(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4-08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就作出了要研制原子弹的决策。中科院直接承担此项任务的是原子能研究所,所长是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后来原子能研究所划归二机部,钱三强担任副部长。

为了集中使用和充分发挥中科院的力量,及时协调解决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二机部部长刘杰、副部长钱三强和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副院长裴丽生、国家科委副主任刘西尧组成联合协调小组。

当时中科院承担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分析、科学实验、方案设计,批量研制特殊新型材料、元件、仪器设备。有两个所几乎全部用来配合二机部的原子弹研制任务。从人数上讲,比当时二机部参与的人员还要多一倍以上,此项工作仍由裴丽生具体组织领导。

1961年7月,裴丽生和钱三强不辞劳苦带领工作组先后到沈阳、长春、哈尔滨的中科院下属各研究所,与科学家们一起,分别安排了金属铀冶炼、核燃料化学和反应堆结构力学方面的研制任务。为了加快研制进程,裴丽生和钱三强还向当时的中共中央东北局、辽宁、吉林、黑龙江省主管科技的书记作了汇报,得到了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

1961年9月,裴丽生和钱三强又先后到长沙、上海、西安的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安排了原子弹研制任务中的83项222个研制课题,其中包括核燃料工业和核武器研制中所必需的铀矿开采冶炼、全氟油、铀同位数分离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就拿全氟油来说,这是一种分离铀同位数机组抗腐蚀、耐辐射的润滑油,每年仅二机部就急需200多吨。而苏联专家撤走时,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只凭着在一个玻璃瓶中仅剩的几滴全氟油,裴丽生便请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承担试制并获得成功,满足了二机部的正常使用,使浓缩铀厂的分离铀同位数机组得以正常运转。裴丽生参与了全氟油的立项、试制、生产、鉴定的全过程。

铀同位数分离膜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技术。在裴丽生与钱三强的组织协调下,中科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一起组织中科院冶金所、金属所、原子能所和复旦大学、上海冶金局、化工局等联合攻关,成功突破了粉末研制设备、成型烧结和抗腐蚀等难题。

1963年初,中央专委下达首次核试验任务(代号“21号任务”),国防科委又要求中科院承担光热辐射和多种力学参数测试任务,提出测试方案并研制提供所需测量仪器。裴丽生立即组成有6位科学家参加的“21号任务”核心小组,召集长春光机所王大珩、自动化所杨嘉墀等著名科学家进行讨论,确定了15个研究课题,并召集相关人员,逐项解决难题,确保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

在承担任务期间,裴丽生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深入到科研生产第一线,到处奔走,做了不少协调、疏通、解决难题的工作。他与科学家们广交朋友,以诚相待,使研制课题在他的奔走下一个一个得到落实。对于中科院所完成的配合工作,钱三强深有感慨地说:“科学院在最需要的时候,做了最救急的工作,帮了我们大忙。”

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一书中,关于“21号任务”有这样一段记载:“在研制关键阶段,裴丽生每月都要到自动化所一次,听取杨嘉墀等人的汇报,并当场指定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裴丽生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具体分管国防科研单位和国防科研任务,负责与国防科委、二机部、七机部等单位和部门协作,是我国‘两弹一星’战略任务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

解放初期,我国导弹研制主要由国防部五院(导弹研究院)承担,钱学森是中科院力学所所长,五院成立后,钱学森先后任副院长、院长,中科院与五院有很好的协作关系。为了进一步搞好协作,国防科委与中科院组成导弹协作组,由五院副院长王诤、钱学森与中科院副院长张劲夫、裴丽生和国家科委副主任刘西尧组成。协作小组成立后,五院要求中科院配合的科研、试制项目达95个,课题达226个,涉及“东方”“红旗”等8个导弹型号。

1960年,五院向中科院提出研制光学外弹道测量仪任务(代号“150-1工程”),用于测量导弹飞行参数,记录飞行状态,验证导弹设计和制造的成败。该任务仍由裴丽生负责组织和领导,并成立了领导小组。

1961年9月,裴丽生主持“150-1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成立以长春光机所所长、光学专家王大珩为组长的技术定案小组。1963年4月10日,裴丽生又主持召开扩大会议,推进研制进程,后又支持王大珩在研制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设备先进的配套工厂,加快了样机试制。样机出来后,1966年1月,裴丽生又主持了鉴定会。可以说,光学外弹道测量仪(经纬仪)工程,从人员选定、方案论证、技术定案,直到研制、试验、生产及样机鉴定,裴丽生从头抓到尾,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及时交付发射基地使用,加速了导弹武器的研制进程。

1965年5月,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决定,由中科院负责,在短期内研制一种肩扛式超低空导弹(代号“541工程”)。在裴丽生领导下,中科院动员了27个研究所、厂,13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此项工作,不到半年时间,便研制出来,在力学所、化学所、怀柔基地发射试验,均取得成功。1966年初,裴丽生陪郭沫若到怀柔基地参观超低空导弹发射试验,郭老欣喜之余写下了3米多长的大幅毛主席诗词,并题词道“甚感此地有大庆之风”,这是郭老对裴丽生分管及领导下的各所同志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高度赞扬。同时,在裴丽生的主抓下,中科院在反导武器光炮的研制和入侵敌弹真假目标识别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对钱学森等23位科学家进行了表彰。时年已93岁高龄的裴丽生也应邀出席大会,这是对他长期从事国防科研管理工作的肯定。正如张劲夫所说:“请历史记住他们。” (《党史文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