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河东早期共产党员柴泽民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4-06

▲柴泽民同志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一首悠扬的山西民歌,唱不完三晋大地上的杰出儿女。

柴泽民,中国首任驻泰、驻美大使,正是从这片热土走出,把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带给了全世界。黑色半框眼镜、笔挺的西装、常驻脸上的微笑……这样的形象伴随着柴泽民走过了一生。 

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柴泽民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过世了。为了讨生活,母亲带着两个儿子与尚在腹中的柴泽民从老家重庆走到了位于晋南的闻喜县。因为生活拮据,母亲经常帮人做些手工活贴补家用。

1916年深秋,柴泽民降生。从小,他就吃惯了母亲做的重庆家乡菜,反而对身边人家制作的家常“菜肴”柿子醋不感兴趣。而那些餐饭中的火辣味道似乎也融入了柴泽民的性格,每当面对困难,伴随他的始终有那么一股不畏艰难的闯劲。

柴泽民是家中唯一被送入学堂的。母亲常对他说,只有自己努力奋斗,将来才能做出一番成就。于是,少年时代的柴泽民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把发奋读书定为自己的目标。

就在求学的中途,柴泽民接触到了传进山村的先进思想。1933年,他以17岁的年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还担任了闻喜县中社小学的教员。转年,党组织将一个宝贵的深造机会给了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柴泽民。

不久,柴泽民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运城师范学校。学习期间,他在同龄人中成立了“反帝大同盟”,一跃成为青年领袖。也就在此时,柴泽民第一次见到了“世界语”。

然而学习还未满一年,柴泽民的党员身份意外暴露。突来的变故让他不得不逃离山西,到了西安,转投西北军杨虎城部的绥靖公署军医处培训班。在这里,柴泽民又遇到了此前一起学习世界语的同事,还加入了学习班。

无论身在何处,党的工作还要坚持做。为此柴泽民想到,自己可以利用世界语作为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的秘密武器。于是,他为当地的一份《工商日报》创办了副刊《我们的语言》,边宣传世界语边做党的地下工作。期间,柴泽民几次遭到调查、盘问,可都被他巧妙地把危机化解开去。

沐浴战火入京城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柴泽民回到了家乡闻喜。在卢沟桥外千里之遥,他扛起了保卫祖国的枪杆。同年12月,柴泽民被任命为中共山西闻喜县委组织部部长兼闻喜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

自此,柴泽民不再只是“文人”。他带领着队伍进山打游击,枪林弹雨中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为了执行秘密任务,柴泽民蒸过馒头,拉过大锯,但“一切为了革命胜利”的念头一直留在他心里。

1941年夏,柴泽民任中共晋豫区条西地委书记,1943年春任中共中央太岳五区地委书记、太岳军区五分区政委、司令员,柴泽民和他的队伍一起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换回来的是抗战胜利的越来越近。

1948年底,柴泽民被派往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学习。由此,他的脚步迈入了北京城。柴泽民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南区分会主任,而那时军管会的主任正是叶剑英将军。

在北京市工作期间,柴泽民的岗位经历了从市郊委书记、市委工业部部长和市委交通部部长到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再到体委主任全面领导的经历。可无论什么时候,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重责任、有担当的工作态度都让与柴泽民共事的上下级对他交口称赞。

鲜为人知的是,柴泽民还有一次主动替人受过的经历。一位刚上任不久的年轻区委书记因出现了工作失误,直接导致一次重大外事活动的安保出现了问题。责任追究下来,为了不影响年轻同志今后的发展,时任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的柴泽民主动将主要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当身边人为“老柴”的行为竖起大拇指时,柴泽民却摇摇头不以为意,觉得这是自己作为领导应尽的责任。

时至1955年,柴泽民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书记并主管外事工作。5年后,有着世界语背景与外事工作经验的柴泽民被选调入外交部,由此开启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外交生涯。  

 (《中国青年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