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宋代的脱口秀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29

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以及周密的《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中就记载了一大串北宋汴京的说话伎艺名家。此时有人要吐槽了:这花名册有啥好看的?不不不,看一个人的名字没意思,但一大群人组成的名字就有意思多了。比如有的名家叫“周大辩(和尚,一作春辩)”“戴书生”“陆进士”“陈小娘子”“酒李一郎”“铁刷汤”“猪儿头”“江鱼头”……从他们的名字里可以看出,在宋代喜欢“说话”的百姓可真多,有书生、和尚、人妻、官员、卖酒的、卖猪的、卖鱼的……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群人在舞台上吐槽起来,还怕没有内容?

宋代的脱口秀演员们上场前得先写稿子,也就是“话本”。话本的创作过程大抵先根据流传的故事,整理成话本,然后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技巧,再仔细揣摩现场观众的心理与反应,将故事重新加工,最后创作为节目的脚本。宋代的脱口秀也有编剧组,叫“书会”,专门为脱口秀演员们编写话本,根据当代的新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题材写成话本,脱口秀演员们在表演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话本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不过再好笑的段子,听多了也会麻木。这个时候,必须有广告植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看脱口秀,有时忽然强行插入一段广告,也能成为一个爆笑的梗。宋代人也深谙此道。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曾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盛况:“且借歌伎之演出,以促销货物”“自景定以来,诸酒库设法卖酒,官妓及私名妓女数内,拣择上中甲者,委有娉婷秀媚,桃脸樱唇,玉指纤纤,秋波滴溜,歌喉婉转,道得字真韵正,令人侧耳听之不厌”。(《北京青年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