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家训传家久 家风继世长

那些祖父教给我们的道理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3

闫安泰遗存的随笔记录

□闫晓光

祖父闫安泰(1917年~1995年),字階平,绰号老階。他德才兼备,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1992年,父亲修建门楼时,请书法家为门楼上书写了四个大字“世继家风”。那时的我们,虽略知一二,但终归理解不深。二三十年过去了,2018年春节,家庭团聚,谈及“家风继世”,大家无不感慨万千。

我们兄妹三人都是祖父祖母一手拉扯大的,那种亲情犹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祖父在世时,十分热心给亲朋邻里帮忙,如编对子、写对联等。小时候走在村里,我不时听到,“这是老階的孙子”。至今回家,年龄大一点的还不时说起,“你爷那时候……”不得不说,祖父的“光环”犹在。

诚信是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田多劳力少,我家是种棉大户,祖父为鼓励我们兄弟帮父母干活,向我们许下诺言,“摘一斤皮棉,奖励5分钱,一天结算一次”。原本总想偷懒的我们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不用扬鞭自奋蹄,你争我抢,顾不上汗流浃背,忘了腰酸背疼。天黑回家,祖父一一为我们称量,一天下来,就有了3元~5元(当时那可不是小数目)的奖励。父母劝阻爷爷:“说说就算了,给一点就行,还那么认真?”祖父当时就说,“说话要算数,哪能出尔反尔,以后孩子还怎么管教,咱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啊”。那时虽不流行“诚信”一词,但“说话算话”就这样刻入我的脑海,诚实守信乃做人之本。

勤俭持家

祖父16岁便出门到西安票号“熬相公”,20多岁,便是部门经理(大概相当于信用社主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西安解放后,他便回家务农。人民公社成立后,他在大队干了10多年会计,又在省水利厅科研组做了几年炊事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他更懂得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虽然小时候家境也不算差,但祖父从来没有剩饭剩菜的习惯,我们兄妹偶尔将饭粒掉在地上,他总是严厉斥责。带我们去田间劳作时,他总会抽空给我们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古诗。记得祖父常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自己平时仔细一点,积攒一些,居安思危,不要到大事来临再去求人。

终身学习

祖父之所以是村里的“红人”“忙人”,与他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

田间劳作回来,天阴下雨,抽闲补空,他便拿起书报,从盒子里取出钢笔、新华字典和笔记本,带上老花镜,不明白的就查一查,做个批注,好词好句或有感悟的就记在笔记本上,晚上睡觉时再翻一翻。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白驹过隙”一词,他查完字典,抄在本上,然后给我们讲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还有我那年的高考题,“工欲善其事, ”,课堂上根本没有学过这一句,但我毫不犹豫就答上了。这是祖父曾在田间给我们讲过的道理。锄田后,他总要用瓦砾磨掉沾在锄头上的泥土,防止生锈,顺便就给我们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当年的高考题早都忘了,唯独这个记忆犹新。

时至今日,我的读书习惯仍少不了圈点批注,优美词句少不了反复品读回味,这何尝不是受了祖父的影响?祖父的随笔记录,我当时见过很多,如今大部分遗失,保留在我身边的仅有一个,用蝇头小楷书摘录了一段,嘲讽近视的打油诗:“笑君两眼忒稀奇,子立旁边问是谁。日透瓦楞拿弹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壁画磨伤鼻,为锁书箱夹断眉。更有一回堪笑处,吹灯烧了嘴唇皮。”

忠于职守

在祖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导下,父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继而在校长岗位上干了20多年,直至退休。

父亲走上校长岗位,恰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分了20多亩耕地,单靠母亲和年迈的祖父、祖母,完成春种秋收的任务很困难,父亲就常抽空回家干活。祖父总是批评他:“你吃公家饭,就要忠于职守,竭尽全力,你回来干活,照看父母想尽孝,心情可以理解,但肯定不对。自古忠孝难两全,要以工作为重,对学校尽职,对娃娃们负责,不能因私误公啊!”

年少的我非常不解,给自家干活还被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上校长岗位的我方才明白祖父的一片良苦用心。父亲所在学校的教学成绩及各项指标在全联区乃至全县都名列前茅,离不开祖父背后的大力支持,默默付出。

人民公社成立后,回乡务农的祖父被聘任为大队会计,10多年的会计生涯,他没有出过一丝差错,公社现场会先后两次在我村召开,号召全体会计向祖父学习。在那个人事更迭频繁的年代,祖父硬是凭借两袖清风、一心为公,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屹立于天地间。在我看来,祖父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