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一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临猗县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1-27

记者 苏黎原 通讯员 周丽红 张文青

去年以来,临猗县委坚决贯彻省委、市委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决策,把此项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谋划,精准施策,选派5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取得了组织增活力、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效果。

派下去,用心配齐“领头羊”

临猗县下辖14个乡镇,272个行政村,59万人,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党建质量持续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农村“一肩挑”比例较低、集体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省委、市委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的重大决策,将有效配置干部资源、加快年轻干部成长、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有机统一了起来。该县县委紧抓这一有利契机,把选派工作作为配强农村工作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在选派村的确定上,明确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的村优先选派。其中,信访矛盾突出的村17个,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力的村9个,存在其他软弱涣散情形的12个。全县共选派5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55个行政村任职。其中,55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人担任副书记。56人中,15人来自县直单位,占比26.7%;35岁以下22名,占比39.2%;大学本科以上39名,占比70%;有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乡村工作经历的41名,占比73.2%。

——抓领导,解决“上热下冷”的问题。一是县委主导。县委常委会集中学习了省、市相关文件,集体研究制定了选派干部标准、条件、程序、激励政策等。县委书记于鹏飞亲自审定工作方案、召开常委会研究确定选派干部人选、主持召开选派干部任前座谈会、先后3次到选派干部任职村调研指导,时刻把选派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政策引导。政治待遇上,保留选派干部原单位职级待遇,同等条件下,优先晋职晋级;经济待遇上,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发放考核奖励和集体经济项目奖励;精神鼓励上,符合条件的,优先评优评模,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增强到村任职的吸引力。三是定向倡导。召开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座谈会,宣讲省委、市委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的目的意义及临猗县的优惠政策,倡导“优选库”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墩苗”历练,增长才干。该县共有107名机关干部踊跃报名。

——抓难点,解决“退不出”的问题。一是采取“四察四看”摸排。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摸排工作,由县委常委带队,逐村“过筛子”。通过察班子运行情况、看领导能力,察产业发展情况、看带富能力,察信访矛盾化解情况、看群众工作能力,察考核测评情况、看群众口碑,全面掌握党组织书记现实表现。二是聚焦“五类重点”退出。聚焦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产业特色不明显、各项工作滞后;各类信访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后备力量断茬;年终考核不称职、工作不胜任等“五类重点”,经过乡镇党委集体研判,全县共退出55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占比20.2%。三是开展“谈心谈话”疏导。对自愿退出的干部,由包村干部上门谈;对思想波动有情绪的,由包片领导重点谈;对意见较大闹不团结的,由乡镇主干个别谈。通过谈心疏导,理顺干部情绪,破除思想壁垒,确保班子不散、人心不乱、工作不断。

——抓关键,解决“选准用好”的问题。一是坚持“三会审”把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选派单位党组织对干部政治表现、道德人品、群众工作能力进行初审,县直7部门对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进行联审,常委会集体研究综合审定,严把选派干部质量关。二是坚持“五优先”定人。按照年轻后备干部优先、党务干部优先、农口干部优先、农学专业干部优先、有乡村工作经历干部优先的原则,通过理论测试和座谈面试,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选出来,派下去。三是坚持“两头碰”选派。乡镇党委根据退出村实际提出人选需求,常委会根据选派干部自身特长优势对接需求,因岗选人、因人定岗,把熟悉党务的干部派到软弱涣散村、农口干部派到集体经济薄弱村、政法干部派到矛盾突出村。

——抓保障,解决“后续管理”的问题。一是多元培训提能,确保“融得快”。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和县级领导讲政治理论,县直职能部门负责人讲政策法规、优秀乡村党组织书记讲工作技巧,提高选派干部实战能力。组织选派干部到侯马、曲沃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对标一流,弥补短板,提升水平。二是建立“五考”制度,确保“管得严”。实行定期汇报学习成果“考学”、一线鉴定能力素质“考能”、日常查验工作进度“考绩”、严格五天四夜驻村要求“考勤”、年度财务审计“考廉”等五项制度,倒逼选派干部履职尽责。三是组织关心关爱,确保“留得住”。每个乡镇明确一名党委委员结对帮带一名选派干部,县财政为每名选派干部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名干部每年列支1万元工作经费。四是全员参与换届,确保“能当选”。结合村“两委”换届试点工作,举办以“我为乡村振兴做什么”为主题的“乡村论坛”活动,发动全体选派干部聚焦乡村振兴、结合村情实际谋划蓝图、承诺立状,深入党员群众身边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选竞选。

干起来,乡村振兴写丹心

三管镇李卓村选派党组织书记上任后,面对村级活动场所年久失修、集体经济无力的现状,自己垫付1万元作为前期启动资金,实施加固改造工程,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称赞。东姚村选派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后,结合三管“银杏”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积极谋划“大学生写生”“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工作,培育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七级镇南王村选派党组织书记上任后大力规范“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等制度,切断了派系斗争的源头,多方争取10万元资金,新修文化活动广场、老年活动室,组织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敬老爱老、表彰先进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软弱涣散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猗氏镇里寺村是城郊村,信访矛盾频发,派系斗争激烈,县委择优选派了一名公安局民警到村任职。该同志深入摸排走访,发挥职业专长,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化解了2起信访矛盾,群众反响良好。

……

一年来,临猗县农村发展局面焕然一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后,严格落实市委基层党建组织力提升“六大工程”,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从严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同时,选派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昼访夜谈,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选派前,临猗县农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0岁以下的仅有19人,占比0.7%,年龄在60岁以上的78人,占比28.7%;大专以上学历的49人,占比17.8%,初中及以下的138人,占比50.7%。选派干部任职后,有效改善了村党组织书记整体结构,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18%,“一肩挑”比例达到了90.1%,加快了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进程。

——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一方面,选派干部到农村服务,深入群众,熟悉农村,培养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下派锻炼,使选派干部汲取了群众智慧,经受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成为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能力上合格的干部。更重要的是,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在下派干部中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村情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带领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努力争取派出单位、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选派干部到村工作以来,临猗县农村谋划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708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支撑。临晋镇云冲村多年来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该村选派干部高票当选为党总支书记,工作热情高涨,发挥自身熟悉农村经济工作的专长,带领班子成员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种植大棚蔬菜。目前,已签订流转合同20余份,平整土地200余亩。北景乡陈庄村选派党组织书记积极挖掘该村罐罐萝卜曾作为皇家贡品的历史文化资源,流转土地60亩,试种“御供”牌罐罐萝卜,重塑萝卜优势产区品牌,为集体经济注入活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