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积水潭为何“蓄众流”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25

北京人对积水潭这个名字绝不陌生,因为地铁2号线有一站就是以它命名的。从2号线积水潭站C口出来,站口背后就是一座小山,实际上这座小山以及山上的汇通祠,在1976年因修建地铁被拆掉铲平,目前所见是1988年堆土为山重建而成。

汇通祠如何“镇水”,积水潭为何“蓄众流”?这便引出了京城神秘的“第一水关”。汇通祠坐落的土山,正对着城墙水关入水口处,其水源是西山诸泉入关后在此“汇通”,分东西两侧注入海子。当时的积水潭“汪洋如海”,蒙古人称之为“海子”。

当年的北京城,在中轴线的西侧,自北向南依次有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六个湖泊。西海北岸入水口处小山上的汇通祠就坐落于这一京城水域的咽喉之上,其下的水关,内设可以活动的木闸,嵌入两旁的石槽之中,整个城内水域的水位高低与流速,都靠它掌控了。

元朝时的积水潭包括今天的前海、后海、西海三湖,总水域比三个湖还要大不少。元政府打造了8000多艘运河槽船,每天川流不息地把来自江南的漕粮运到大都积水潭码头。这条河道不仅解决了运粮问题,而且还促进了南货北销,进一步繁荣了大都城的经济。

当年,积水潭成了大运河北端最大的码头,来自全国的物资商货集散于此,南来的船只几乎遮盖了积水潭宽阔的水面,形成“舳舻蔽水”的宏伟景观,使得其东北岸边的烟袋斜街和钟鼓楼一带成为大都城中最为繁华的闹市。

明朝以后积水潭又名西海,由于风景宜人,这里庙宇云集,许多王公贵族也竞相在这里兴建私家园林别墅,如定国公的太师圃、英国公的新园等,此外,镜园、漫园、虾菜亭、莲花社、临锦堂等环湖而建,掩映于湖光树影之间。

随着清朝逐渐衰败,西海一带的庙宇逐渐荒废了,唯有汇通祠孑然独存,“十顷莲花”销声匿迹,仅有芦苇伴着湖水,浩渺之中添了几分悲凉。但传统还在延续,每年重阳,人们常相邀来此登高,中元节也会来汇通祠一睹盛会。

虽然已成“野水”,繁华不再,但近百年来积水潭依旧是很多北京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北京青年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