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爱鸟护鸟趣谈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24

我国历来就有爱鸟的光荣传统,古时候,民间广为流传着一首民谚:“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两句语重心长的民谚,反映了人类对鸟类慈悲为怀的美德。

人与鸟有着不解之缘。喜鹊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鸟,春秋时期师旷著的《禽经》中有:“人闻其声则喜”,喜鹊便因此而得名。宋朝著名诗人欧阳修曾有“鲜鲜毛羽耀明辉,红粉墙头绿树林,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的诗句,就把人们“喜鹊报喜”的心情抒发出来了。

护鸟有功,害鸟有罪。据《列子·说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赵简子,每年正月初一要放生。老百姓知道他爱鸟喜欢放生,就纷纷向他献鸟。又据宋代文人孙光宪编撰的《北梦琐言》记载,唐朝时河东太原祁县有位做京兆尹的温璋,不但为官清正,而且还办过一件为鸦伸冤的奇案。有一天,温璋正在办理公务,忽听得伸冤的悬铃响了,他派衙役前去察看,却不见有人。当第三次悬铃响过后,才发现撞铃的是一只乌鸦。温璋认为,乌鸦撞铃是有人掏走了雏鸦。于是,他派人跟随乌鸦出城,果然在树下捕获掏雏鸦的人,并当即将其治罪。这件事传开后,老百姓都说:害人害鸟都是有罪的。

护鸟在理,管鸟靠法。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的《管子》现仍存76篇。他在齐国当宰相时,以他四十多年的经验,把管理山林和保护鸟类列入了“富国强民”之策。他还亲自下令“不准捕杀幼卵,不准捡鸟卵、打幼鸟。”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荀子》现存32篇。他曾以科学的观点提出:在草木鸟卵繁殖季节,不能采猎它们,这是为了“不灭其生,不绝其长”。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位后,很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他颁布了严禁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乱伐森林的法令。其在法令中规定:“孕育不得杀、卵不得采”。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也都制定有爱鸟护鸟的法规。可见,保护鸟类历来就有理论和法律的依据。 (《山西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