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从“最热国庆档”透视正在生成的国产电影新配方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0-12

《夺冠》《一点就到家》海报

疫情按下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暂停键,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渐趋稳定,7月20日中国电影又重新按下了启动键,电影产业以积极的姿态逐渐恢复。适逢国庆、中秋长假,阔别影院已久的观众借此机会纷纷走进影院;“补回春节一张电影票”,又给中国电影按下了加速键。面对国庆档的观影热,我们既需要看到中国电影强大的内生动力、应变能力,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从暂停键到启动键再到加速键,这其中业已发生的巨大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正在“生成”中的许多新的“游戏规则”。

主流价值是观影刚需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原本计划在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推迟到了国庆档,使得今年的国庆档不论在影片数量、观影人数、市场表现等多方面都仿佛像是在“过年”。《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等多部影片,涵盖了体育、动作、动画、喜剧等多种不同的题材类型,彰显了主流价值。

《我和我的家乡》通过5个不同的故事,以家乡变化来展现国家的进步繁荣,最大程度地唤醒和激发了观众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

《姜子牙》上映首日便打破了内地电影动画电影首日票房纪录,讲述了封神大战后因执着“幻象”而被贬下界的姜子牙重新认知自我、守卫苍生的故事,体现了“一人如露水,苍生如江海,并无分别”的仁爱。

影片《夺冠》则重点呈现渲染了3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女排对阵日本、美国、巴西的3场比赛,诠释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唤起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建立共情让口碑破圈

今年的国庆档,人们不需要再像春节那样足不出户时,许多观众纷纷走进电影院自由观影,形成了国庆档像“过年”的火爆场面。而观众在选择影片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偏向他们所熟知的或者大家都选择的电影,所以当影片有足够的话题性时,会更容易被观众所选择。

诸如《姜子牙》《夺冠》等在春节无法上映的影片,把“回归”作为影片重要宣传点在海报等处予以显现。比如《夺冠》,还未上映就和中国女排一样已经是家喻户晓。影片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意义、文化内涵,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

今年的国庆档情况特殊,中秋节和国庆节合并在一起,更凸显了浓厚的团圆气息。《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通过对乡景乡音乡情的深情告白、呼唤和呈现,不但展现了祖国的强盛,也唤起了观众的思乡之情,家国同心成为贯穿观影全过程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加了两部影片的话题度,使其上映后口碑高涨,并实现了“破圈”效应。

但是当影片无法和观众达成默契,这会失去观众对影片的信任,导致影片后续动力不足。《急先锋》虽然在各方面进行了升级拓展,但在上映前并没有良好的话题性,观众无法完成“信任转移”,所以他们很难与影片建立心理契约。这就导致影片虽然质量尚可,但无法被选择,所以票房难以和本身质量成正比。

凭借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良好影响力,许多观众对《姜子牙》抱有很高的期待。影片虽推迟上映,但是并没有减少影片的话题性和关注度,上映以来打破多项纪录。然而影片却在档期后半程表现出了票房乏力,主要原因在于故事情节的纷繁复杂,叙事结构上的“顾此失彼”,让观众难以进入影片所想要表达的世界,不能和大多数观众达成最大层面的“共情度”。

技术赋能助升级换代

5G、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电影院与互联网的融联互通成为必然,毕竟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下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和我的家乡》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该片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某些特点,继续沿用“联合执导+单元短片”式创作模式,让观众更好地感受从城市到乡村5个不同地区的新旧风貌。疫情过后人们的观影心理和观影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尤其对于年轻一代观众而言,自主化、融屏化、互动化、碎片化和感官化已经成为他们观影的主要特征,单元短片的形式符合他们的观影习惯。而5G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加强化这种特征,中国电影的多屏化、个性化已经凸显。

但是,不论技术如何发展,观众观影习惯如何变化,讲好故事依旧是电影亘古不变的真理。

同时,电影还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创造和培养一定的话题性,让观众在选择影片的时候能够获得信任经验,实现“经验转移”,增强观众的信任感。当一部影片同时具备话题性和共情度时,观众对影片的信任度就能够较好地维持,这部分观众就会转化成“信任观众”,提升电影的口碑。 (《文汇报》10.11)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