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艺采风”活动第二阶段——领略黄河永济芮城段风采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20


▲西侯度遗址聆听讲解 ◀望河亭上眺望大河风姿 王捷 摄


运城晚报讯(记者 王捷)7月16日~17日,“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艺采风”活动进行第二阶段行程。采风团走进永济、芮城,近距离了解黄河岸畔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保护现状等,为创作汲取灵感。

16日,采风团抵达永济,游伍姓湖、看国宝大铁牛、登鹳雀楼,感受永济深厚的文化底蕴。伍姓湖前,永济舞蹈家协会奉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花伞红满天》等精彩节目,以表达对采风团的欢迎。随后,采风团参观了伍姓湖,了解了伍姓湖的历史沿革、目前的生态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苍鹭、黑水鸭、长脚鹬等野生保护动物,在伍姓湖面嬉戏打闹、自由自在。大家纷纷取出照相设备,记录下美好瞬间。

在蒲津渡遗址,采风团一行了解了黄河大铁牛的发现、出土、当时建造等情况,近距离感受中华瑰宝的千年历史沧桑,感怀古人的智慧结晶。在鹳雀楼,大家拾级而上,观名楼气势、览黄河风情、诵经典诗句,领略鹳雀楼“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意境。

17日,采风团赶赴芮城,率先抵达西侯度遗址。大家参观了西侯度遗址陈列室、古代体育文化展、圣火公园和西侯度遗址发掘点,了解了西侯度遗址的历史地位、学术地位、重要价值,以及二青会圣火采集过程。圣火公园内独特的层叠黄土和“一线天”等设计,给采风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人类最早用火的遗存和我国最早的人类活动栖息地,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的厚重文明,令采风团成员深深震撼。

在大禹渡景区,大禹神像、禹王大殿、千年古柏等景致令采风团成员流连忘返,大禹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尊重自然、以身为度等精神,让大家敬佩。随后,在黄河一号公路旁的望河亭和浢津亭,大家通过不同视角眺望黄河,感受母亲河伟大壮观的磅礴气势。最后,采风团来到景耀月故居,了解了辛亥革命先驱景耀月的英雄事迹、故居整体布局及故居内二十四孝砖雕、藏书楼等。

“这次采风,我们沿着黄河,看它的发展,听它的过去,看它的现在,了解祖辈如何治理黄河,今人如何保护黄河,用先辈治理黄河的精神来进行生态保护,我们要把这些呈现在作品中。”市作协副秘书长、运城文学院副编审苏风屏说,“从河津的龙门古渡到芮城的大禹渡、浢津渡,渡口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最繁华的地方,也是产生故事最多的地方,能看出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的面貌,但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就需要我们多搜集、多挖掘。”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承办,河津等8个县(市)委宣传部、文联以及市直各文艺家协(学)会协办,旨在通过创作一批原创文艺作品,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助力。来自我市各文艺家协(学)会的主创人员、新文艺群体代表、市文联机关创作人员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