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中国古代有没有护士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5-18

▲古代医生号脉场景


医护人员作为战争和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刚需”职业,为何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见踪影”?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中国古代有没有“护士”这一职业。

“护士”这一职业在古代尚未形成

首先,作为一项职业,它是伴随着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在古代社会,需要医护服务的对象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他们享受的是VIP服务,有自己的御医或太医,而护理的工作往往是由身边的仆人来完成的;第二类是普通百姓,他们的人口基数大,自然需要的医护人员就多,但是来自民间的医生往往质量差别很大,而且比较稀缺,所以护理工作就落在了家人身上;第三类人是最需要医护人员的,他们就是军人。古代战争频繁,军人死伤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冷兵器时代多是外伤为主,所以实际上护士的重要性可能比医生还要大。但是即便是军医,史料中的记载也比较少。

目前已知的是,在先秦时期中国军队中已经出现了掌管医药或医治士兵的相关人员,这是军医制度的起源;秦汉三国时期在军队中设置军医的现象已常见,并出现了军医工作分工,军医在军队中的存在呈现常态化和制度化趋势;两晋南北朝时期,“军医”一词正式见于史料,并且设置了明确的军医官职,军医制度正式确立;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中央的医事机构以及地方的医事机构开始担任军队的医疗工作;宋元时期关于军医制度的规定更加细致,并出现了地方性质的军医院——“医药院”“正骨金簇科”;明清时期在军队中设有明确的军医编制,航海军医也在这一时期设立。

但是在这些记载中,也都没有提到护士,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古代的医疗条件有限,对于护理工作的认识和可投入的经费都不够,这可能也是导致古代战争中人员损耗情况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古时医生地位不高

多方面的记载都显示出“护士”这一职业在中国古代尚未形成,也不具备现实可行的条件,这一点从医生的地位上就能看出。

中国古代医生的地位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走低的过程。上古时期的“三皇”中,黄帝和神农都与医药有关,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士大夫阶级的崛起,医生这一行业不但没能跻身上层阶级,反而和“巫师”“卜者”等一道沦为底层职业。《三字经》里就说:“医卜相、皆方技”,方技说白了就是方士之术,是为上流人士所不齿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连医生自己有时也为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感到羞耻。比如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颇自悔”;东海徐氏“文伯亦精于医,兼有学行,倜傥不屈意于公卿,耻以医为业。故其虽终身随侍于历代帝王之侧而人不以‘太医’称之。”连古代三大神医之一的华佗都后悔学医,那些“江湖郎中”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相比民间医生,宫廷御医和太医虽然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掉脑袋的概率也着实提高了不少。历史上关于医生的悲剧基本上都出在御医身上,比如战国时文挚以情志法(激怒)治齐闵王而被生烹;三国时华佗因见疑于曹操而丧命;前秦太医令程延直言前秦主符生食枣过多致病而杀身。此外,历代帝后驾崩,除非遗诏中有不需加罪之语,否则无论御医诊治是否有过均被处置是一种惯例。

古代医生地位尚且如此,那么“护士”这一职业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了。其实不光是中国古代,即便是“护士”这一职业的发源地——英国,也是在1860年才诞生了第一所现代化护士学校,而在此前,护理工作都是由教会的修女和一些未经训练的社会妇女来承担的。

最早的护士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众所周知,“护士”这一职业是伴随着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玛医院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护士学校而诞生的。此后,西医不断传入中国,西方近代护理作为西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随着教会医院开始传入中国。据1915年在华基督教会报告,当时基督教会医院及诊所共有330家,外国医生383名,外国护士112名。随着教会医院的增加,最初一批来到中国的护理工作人员已经明显不够用,教会医院开始训练和发展中国的护理人员。自1885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在福州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到1915年,国内的护士学校已增加至36所,中国最早的一批护士都是从这些学校里培养出来的。

虽然近代中国护士的人数开始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组织,所以各地的护士之间极少沟通联络,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标准。1907年,信宝珠女士受美国基督教卫理工会妇女部派遣,来华在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从事护理指导工作,她提出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护士组织用以培养和训练中国护士,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1909年8月19日,9名外籍护士和医生在江西牯岭创建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护理组织——中国中部看护联合会。同年8月25日,护士会召开会议,内容包括拟定章程等,将组织名称改为——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该组织对推动中国护理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1920年主办了《中国护士季报》。这是中国第一本综合性的护理刊物,介绍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护理知识,提供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对于近代西方护理在我国的传播以及早期中国护士行业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山西妇女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