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忆童年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5-18

家俊

我童年生活在舅家,舅家人对我很好。儿时的生活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心存眷恋,感慨万分。

舅家位于一处小山沟,说是山沟,其实距离县城也就五里之遥。小村顺着山势,坐落在南山阴坡,有十来户人家,基本都住土窑洞,有瓦房的仅两三家。舅家还算富裕,三间瓦房两孔窑,院外还有几个废土窑,作为牛圈或放一些农具杂物之类。

土窑洞的顶部与院基之间落差很大,两丈有余,各家就地取材,因而窑洞大小不同、深浅各异。居高临下,窑下的人家,院子里的一切尽收眼底。往往一户人家站在窑顶,另一户人家站在窑下院子里,不用串门,就能家长里短地聊上半天话。

农户人做饭都用柴草。有时大人们趁着灶底的余火,将嫩玉米穗埋在灰里,一旦发现冒气或闻到焦味,立刻翻出来,边拍打边用嘴吹掉上面的浮灰,再插一根木棒。站在一旁的我们眼巴巴看完这一连串流程,而后迫不及待接住玉米穗,顾不得烫不烫、熟不熟,张嘴就啃,味道特香。

儿时的田间生活丰富多彩,弯曲的山路、茂密的树丛,乱石沙滩、涓涓流水,都是我们一群小伙伴经常光顾的地方。特别是废窑洞,成为我们玩捉迷藏的首选场所。有时明知道有谁藏在这个窑洞里,但几个小伙伴故意去另一个窑洞找寻,急得藏身人不由自主地高喊:“我在这里!”这样的乐趣,现在回味起来,依然让人忍俊不禁。

春天,山坡上逐渐披了绿装,遍地野花竞争开放,我们结伴在山坡上尽情地采集各种花草,编成小花环戴在头顶,搓成草绳缠在腰间,接着撒开脚丫,一路追逐嬉闹,最后不欢而散,第二天又和好如初。

酷热的夏日,河滩成了我们戏耍的最佳场地。一开始我们还能小心翼翼地试着下水捉鱼,因耐心有限,鱼儿没摸到一条,腿脚却被石块磕得生疼,索性乱石飞舞、水花四溅,鱼儿吓得没了踪影。直到半山坡有大人叫喊吃饭,我们才拖着湿漉漉的衣鞋争先恐后跑回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间地头、山坡上,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漫山遍野的酸枣、野果俯拾皆是。不过,此时大家有兴趣的却是捅马蜂窝。一个大一点的伙伴猫着腰、屏住呼吸,手持长长木棍,蹑手蹑脚朝着蜂窝一顿乱戳,顷刻间一大批马蜂狂飞乱窜、四面出击,吓得我们一个个立马卧倒在地、双手捂头,很长时间都不敢抬头。

山里的冬天特别冷,白天尤其短,中午十二点就看不到太阳了。遇到漫天大雪,我们几乎不出门,整天蜷着身子在窑洞的土炕上,耐着性子听姥姥讲传说故事,直到进入梦乡。

6岁时,爸爸接我回老家进学堂,从此告别了纯朴的山村、昔日的伙伴。62年过去了,山村早已盖了楼房,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不过留在旧址的窑洞依稀可见,看上去虽然凄凉,但在我心里依然那么亲切,因为这个地方有着我欢乐的童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