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以“财”激活乡镇一池春水

2019年,临猗县开全省先河,积极探索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增收1648万元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范 娜 李 斌时间:2020-05-11

破烂了15年的大闫街变成了平展展的柏油路 本报记者 范 娜 摄

一条乡级路,路面严重损毁15年,早已看不出曾经的模样。如今,这里已变成了平展展的柏油路。

一家乡镇宾馆,因经营不善停业长达12年之久,荒草丛生,资源闲置浪费。而今正在被改造成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一个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整村搬迁,空闲的老宅却被搁置17年。如今这些老宅已被夷为平地,正在为县、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

这一切改变,均得益于临猗县正积极探索的乡镇财政体制改革。2019年,临猗县架构了县、乡、村三级财力同步建设“1+14+N”的思路。其中,“14”指的就是抓好14个乡镇财政。

日前,本报记者前往临猗,探寻这项改革对当地经济发展、乡镇干部,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所起到的良性引导和重要意义。

用“财”

一枝一叶总关情

宽阔平整又干净的主街道,路中央笔直标准的双黄线,道路两边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站在临猗县北景乡的街头,我们看到的是“繁荣”。

步入北景乡政府,映入眼帘的则是另一番场景。干干净净的政府大院、三面环绕的办公楼、精心打造的党建长廊……从进进出出办事群众的脸上,我们读到的是“满意”。

北景乡是由大闫、北景、闫家庄3个乡镇合并而成,是全县最大的乡镇,有6万多口人。

而提起曾经的北景乡,大闫村村民谢瑞花直叹气:“大闫街因为经常有大车行驶,路面烂得早已看不出一丁点柏油路的影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都形容不出它破损的程度。村民拉一车苹果,还没出村,一车好果子就变成次果了。老百姓到处告状,根本无济于事。”

乡长武锐晓也直摇头:“别说各村的基础设施不全了,就是乡镇政府,除了书记、乡长、人大主席外,其余工作人员连办公室都没有。每个人上班都是背着双肩包,包里放着各自的办公用品。老百姓过来办事,就在松树底下。大家开玩笑地说,松树底下就是办公室,双肩包就是办公桌。”

2019年3月,临猗县在全县5个试点乡镇开展了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目的是激发乡镇政府的内生动力,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北景乡就是其中一个试点。

“乡村要振兴,改革是必由之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和村,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乡带村,乡、村同时抓。通过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激发乡镇的活力,再带动各村的发展。只有人、财、物相统一,才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我们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放权让利。放权,就是把权力下放到乡镇,让利,就是增强乡镇的造血功能。小河有水,大河才会有水。”临猗县委书记于鹏飞说。

临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改革,制定了县财政局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全力协调配合的详细改革方案。

“从临猗当时的情况看,这项改革势在必行。”县财政局局长阮建军介绍,2005年,全省实行“乡财县管”以来,各乡镇就缺少了财政自主权,乡镇没有了组织财力、使用财力的权利,也就失去了推动自我发展的动力,权责不对等,导致许多基层问题无法解决,乡镇工作陷入被动应付的困境而无法自拔。“喂养财政”使得乡镇财政完全依赖县级财政。这种财政体制下,乡镇政府经济不独立,干事创业无动力,普遍不思发展、不谋招商、不关注经济。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北景乡自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激发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大闫街、闫家庄街、乡镇主街的路面硬化、绿化了,政府办公环境大大改善了,许多民生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信访事件越来越少。武锐晓欣喜地说:“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最大的效果,就是激发了乡镇干部的活力。对工作,有想法了,想干事了,有了钱就能把一些好的想法办成实事了。”

聚“财”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各乡镇是如何聚财的?我们来看看临晋的做法。

被列入改革试点后,临晋镇充分利用土地复垦、出让、固定资产盘活等形式,聚集财源,多种渠道解决财源匮乏问题。

一走进临晋镇代村行政村中代自然村,一大片空旷的土地就映入眼帘。镇长贾鑫磊告诉我们,这里原是一大片老宅子,曾闲置了17年,一直没有拆除。去年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后,镇政府有了政策依据,大胆进行宅基地改革,并联合村委会做通了原住户的工作,将这些宅基地铲平。

村支书许行立介绍,中代村地势低,每次下大雨,水能漫到老百姓的窗台,没法住人。村民盖的新房子,总是会裂缝。2002年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中代村的村民大部分都搬走了。按说村民搬走了,老住宅就要腾出来,但大家都不腾。去年七八月份还是些破烂不堪的老房子。该村用了3个月时间,一共拆了25户老房子,整合集体建设用地27亩。目前,该村已和县自然资源局对接,对这些空地进行复垦,每亩地可获1万元复垦费,也就是说,村集体收入增加了27万元。

对乡镇来说,改革也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这块地进行异地交易后,县里会给乡镇返50%。这样,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就有了经费。一块地带来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乡镇聚财的双重效果。”贾鑫磊说。

不仅中代村的27亩宅基地很快复垦获益,闲置10多年的临晋宾馆也被引资改造为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临晋宾馆是1996年建起来的政府形象工程,到2007年,因经营不善停业。从2007年到2019年的12年间,宾馆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杂草丛生,不但影响了政府形象,而且债权人一直找政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去年3月,临猗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开始后,镇政府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对宾馆进行了资产盘活,顺利化解了遗留的30万元债务问题,还为镇政府增加了收入,仅租金一项就可为镇财政创收120万元。养老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很快就会投入运行。

“这次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界定事权、匹配财权、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不补。鼓励试点乡镇对域内宅基地、建设用地等非农用地进行复垦。各试点乡镇在推进工作中,结合实际,找准了各自的改革路径,实现了乡村经费管理上的创新和村级治理的创新。”临猗县县长靳国全介绍。

而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临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干劲更足了。目前,他们正在进行西关村居住环境提升改造工程,村里的67户老住宅将全部被建成高层的单元楼,不但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还会改变城区面貌。同时,临晋镇仍在整合用地,把镇上的一些闲置砖瓦窑进行复垦。今年预计还能复垦100多亩。

生“财”

春风又绿江南岸

当下靠聚财,效果靠用财,长期发展还得靠生财。生财就必须培育财源,招商引资。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乡镇主动招商已是十分遥远的事了。自从乡镇财权交到县里后,驻扎在乡镇的企业就没人管了。对乡镇政府来说,企业的环保、卫生、安全等出现问题时,上级会问责乡镇,但税收却没有乡镇的份。所以,即便有企业主动前来落户乡镇,也会被婉拒。临猗县以前有3个工贸区,乡级财政取消后,工贸区慢慢就垮了。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后,乡镇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开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原来的“不想要”,到现在的“抢着要”。

运城鑫河东钢结构有限公司就是楚侯乡最先“抢”回来的企业之一。

这家公司原驻扎在空港南区,去年3月,楚侯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蒋锋带领招商队伍上门做工作,硬是把这家公司“搬”到了楚侯工业园。

运城鑫河东钢结构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冰说:“蒋乡长人年轻,想做事,他有把工作做好的决心。公司搬过来后,乡政府帮忙办手续,协调银行,跑前跑后,给我们办了很多实事,营商环境很好。楚侯工业园还分布着4家钢结构公司,比较集中,虽然也有竞争,但都是良性竞争,我们接活比以前容易多了。”

楚侯乡作为临猗县的南大门,作为由运入临的第一乡,蒋锋明白只有高标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才能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门户性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乡政府经过研究,确定了以园招商、资源招商、链条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的发展思路。同时,培训出招商引资、专业税务和企业服务3支队伍,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提高企业办事办证效率,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六最”营商环境,并有序发展钢结构、物流和钢材3个产业集群,培植潜在税源。

为了促进税源不断增长,科学掌握潜在税源,楚侯乡对项目建设进行了规范管理,建立了项目库,在建和拟建项目均在1000万元以上,通过政企座谈和行业税收测算,科学设定了超长期税收目标。去年,楚侯乡通过招商引资共落地、投产达效企业8家,总投资超亿元。

一年来,临猗各乡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扭转了多年来乡镇政府除转移支付外无其他可用财力的困局,为全县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趟出了一条新路。据统计,2019年试点乡镇已实现增收1648万元。今年,这项改革已在临猗县14个乡镇全面铺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