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三位廉官的雅号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13

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清官廉吏,人们根据他们的事迹,以数字绰号、称号、雅号赠送给他们,以朴素的形式表达对这些好官、清官的爱戴和敬仰。

半鸭知县。清康熙年间,于成龙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一次,他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老家来探亲。在返回家乡时,他没有什么给儿子,只能把厨房里的一只咸鸭割下一半给儿子带在路上。这件事流传开来,人们都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是艰苦朴素的精神却始终不变。在江南时,他整日喝稀粥、食青菜,时人又誉之为“于青菜”。

一钱太守。东汉刘宠任会稽郡太守,操守清正,政绩卓著。在他离任前,会稽老百姓为感谢他,自发拿出家中的钱,推选了当地几位长者去送他。即使众人苦苦相劝,刘宠坚决不受。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刘宠就象征性地收下了一钱。从此,“一钱太守”的美称便在当地传开了。

二不尚书。明代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要职,始终清正廉明,从不以权谋私。在任东阁大学士时,为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特在府门上书六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以明心迹。此举让老百姓交口称赞,尊称他为“二不公”或“二不尚书”。同僚中的正直之士以范景文勤政廉政为内容撰成一联,上联是“不受嘱,不受馈,心底无私可放手”,下联是“勤为国,勤为民,衙前有鼓便知情”。

三汤道台。清代汤斌,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廉洁自律,居家持俭,一日三餐多是清汤,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俭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后来,汤斌出任江苏巡抚,在吃穿用度上仍然极其节俭,还是餐餐都有一道豆腐做的菜,又被苏州百姓冠以“豆腐汤”的美名。(《深圳特区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