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留住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2-27

▲在万荣县前小淮村发现的“董永故里”石碑

▲万荣县前小淮村董氏祠堂

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项目名称:董永传说

保护单位:万荣县文化馆

公布时间及批次:2006年5月(第一批)

董永故里在万荣县皇甫乡前小淮村,董永与田仙的故事历史悠久,在当地家喻户晓。

民间传说董永是种田好手,又孝顺父母,家住田家窑村的田仙姑娘听说后,心生爱慕,经许多波折,两人终成佳缘。田仙姑娘为了给董永还债赎身,日夜织布,织好了锦缎,还清欠债。后人为纪念他们,青年男女结婚,都要做“合婚布”,这一婚俗流传至今。后来传说逐渐演变成天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今万荣小淮村一带有“董永故里”石碑、董氏祠堂、家谱、土地庙、大槐树及石门桥等遗迹。

▲抬阁表演《纺线线》

▲抬阁表演《白蛇传》

项目类别:民俗

项目名称:抬阁(万荣抬阁)

保护单位:万荣县文化馆

公布时间及批次:2008年6月(第二批)

万荣抬阁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万荣抬阁融当地民间传说、美术、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于一体,设计复杂,制作工序繁多,一架抬阁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完成,不是一派一人之功,而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多人甚至多年辛苦的结晶。其造型别致,特色鲜明,一段传说一出戏就是一架精美的抬阁,素有“空中舞蹈”“无言戏剧”之美誉。

▲琉璃制品《鱼跃龙门》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琉璃烧制技艺

保护单位: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公布时间及批次:2008年6月(第二批)

河津琉璃烧制技艺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河津是我国琉璃的主产地。琉璃技艺复杂,一块瓦,要经过十六道工序,花四十九天方可制成,素有“一片瓦、一两银”的说法。

河津琉璃多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在造型样式、装饰风格、工艺品质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具有独特的品质,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的有机结合,琉璃建筑也成为富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冰纹梅花砚

▲绛州澄泥砚研究中心主任蔺涛在制作砚台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保护单位: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究中心

公布时间及批次:2008年6月(第二批)

绛州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中国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取绛州汾河泥做原料,经特殊焙烧工艺制成的。需经采泥、澄泥过滤、绢袋压滤、陈泥、揉泥、制坯、阴房晾干、雕刻、砂磨、入窑烧制、出窑、成品水磨等几十道极为复杂的工序。融物理、化学、雕塑、绘画、文字、书法、篆刻、造型设计于一炉的综合艺术门类。其产品特征是质坚莹润,呵气生津,抚似童肤,晶莹细腻,纹理纷呈,贮水不涸,历寒不冰,性温绵润,不损笔毫。被誉为“山西三宝”之一。

▲解州关帝庙春秋楼上关帝圣像

项目类别:民俗

项目名称:民间信俗(关公信俗)

保护单位: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

公布时间及批次:2008年6月(第二批)

关公信俗是以崇拜中国武圣关公“忠仁义勇”精神品格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产生着重要作用。

运城是关公信俗最集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其特有的庙祭、家祭、临时性祭祀、行业和会馆祭祀等渗透于社区民众生活各个方面。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六月二十四关帝生辰及九月份关公文化旅游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关公庙祭活动。除此之外,到处可见以关公为主题的年画、剪纸、吉祥符等,生动而具体地说明关公信俗以多种表现形式被人们所珍爱。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