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刘邦:“宽大长者”的好口碑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1-16

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对领导者而言,知人善任是领导力的体现,但只知道用人还不够,打铁必须自身硬。刘邦没有项羽那样勇冠三军的个人硬实力,但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很有自知之明。我们看历史,发现有些人很有本事,但是瞎折腾,结果死得很惨;有些人没本事,还瞎折腾,死得当然更快。刘邦深知论个人能力自己比不过别人。个人能力比不过别人怎么办?比不过能力就比人品。刘邦正是凭着“宽大长者”的好口碑赢得人心的。

扬长化短赢得人心

刘邦为什么会得到入关灭秦的机会?当初,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时候,楚怀王手下的老将们一致认为,之前与秦军作战,陈胜、项梁都失败了,因此不如改派敦厚老成的长者,以仁义为号召,不能再以暴制暴了。楚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认为项羽勇猛绝伦,但是生性狡诈凶残,凡是他经过之处,无不遭到残杀毁灭。所以项羽不可派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结果项羽去解巨鹿之围,啃硬骨头,这才使刘邦占据了先入关中的天时。入关之后,秦王子婴投降,部下诸将建议杀了子婴,刘邦不同意,他说:“当初楚怀王把入关的重任交给我,就是因为我能够宽容大度的缘故。”可见,宽容厚道已经成为他的文化自觉。

一个人脱颖而出固然很难,但更难的是被相对熟悉而且过去又比自己强的人认可。刘邦在丰邑沛县闯江湖的时候,至多算是乡里的一个人物。在丰邑沛县还有两个大佬级的江湖人物,一个叫雍齿,一个叫王陵。史载雍齿为“故沛豪,有力”,王陵“始为县豪”。刘邦称沛公,这两个人就不服。刘邦沛县起兵以后遇到的第一个挫折就是雍齿率丰邑乡亲反叛。所以雍齿是刘邦最痛恨的人。但他后来归顺了刘邦,并且立有大功,是萧何等人之后第一个被封侯的功臣。王陵倒是没有反叛过,但他一开始就没有归顺刘邦,而是作为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另立门户,聚集了数千人在南阳一带活动。刘邦即将出关中,项羽为了让王陵归顺自己,就把王陵的母亲抓为人质。王陵派人前去解救母亲,他的老母亲特意请使者转告王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终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连一个老妇人都知道“汉王长者,终得天下”,刘邦的人品口碑由此可见一斑。宽厚长者,人缘好,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人无完人,一个人有毛病很正常,关键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毛病。毛病就是短板,所以要成就事业,一般来说要扬长补短。然而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改不了补不过来怎么办?那就要扬长避短。扬长避短固然不错,但短板终究是短板。不过凡事有例外,有的人有时候不但不避短,反而利用自己的短板,化短为长,这就是扬长用短了。刘邦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刘邦有好口碑,也有恶名声。刘邦的恶名就是爱骂人,爱拿人开涮。所以南宫论治的时候,高起、王陵一开口就直言不讳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这句话司马迁记载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的这个毛病许多人都指出过。萧何在举荐韩信登坛拜将的时候就说过“王素慢无礼”,要拜韩信为大将就要诚心诚意、郑重其事。刘邦接受了萧何的意见,庄重斋戒,沐浴更衣,用隆重的仪式筑坛拜将。看来刘邦虽然生性散漫,但需要认真守礼的时候还是能够做到的。

恶名就一定带来坏影响吗?不见得。关键要看自己有没有自知之明,能不能化短为长。刘邦就是能够把自己的缺点恶名转化为优势的高手。楚汉之争时期,九江王黥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策反黥布,刘邦派随何前去游说黥布。随何费尽口舌游说成功,带着黥布前来觐见刘邦。黥布抵达汉军驻地后,刘邦立即召见黥布。结果身为汉王的刘邦居然一边坐在床边洗脚,一边接见九江王黥布。这就很失礼了。黥布一看刘邦如此慢待自己,羞愤交加,后悔得恨不得自杀。但是,等他从刘邦的驻地回到刘邦特意为自己安排的客舍,发现那里的陈设、饮食、侍从官员都与汉王的住所规格完全一样,马上转怒为喜,觉得刘邦给自己安排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对自己还是很够意思的,从此死心塌地跟着刘邦。这就是刘邦的所谓帝王心术,先杀一杀一代枭雄黥布的威风,然后再给点甜头。先抑后扬,效果格外好。

当然,也有人不吃这一套,魏王豹归顺刘邦之后又背叛,他给出的理由就是“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吾不忍复见也!”魏王豹是贵族,他受不了刘邦的流氓习气。但这个人对刘邦而言无足轻重,刘邦也就懒得费心思收服他。

刘邦不但利用自己的好口碑为他赢得了人心,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恶名化短为长,这无疑是把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运用到了极致。

了解属下更了解对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不仅是后勤保障专家,而且还是一位大数据专家。刘邦领兵率先进入秦的都城咸阳时,将领们大都争先恐后地奔往秦朝贮藏金帛财物的府库抢夺财宝。“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刘邦就是凭借这些翔实的档案材料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寡及全国各地财力物力强弱的分布。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只有曾经身为优秀的文法吏的萧何有这样的眼光与见识。与此相反,项羽包括他的智囊范增都没有这样的见识。项羽戏亭分封的时候,项羽与范增怀疑刘邦有夺取天下的野心,但经过鸿门宴之后已经讲和了,再加上项羽也不想背上背弃盟约的恶名,于是就策划刘邦的安置问题。项羽君臣认为:“巴、蜀两地道路艰险,是秦朝时期被流放的人居住的地方。”于是宣布:“巴郡、蜀郡也是关中的土地。”项羽便分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两地和汉中郡,建都南郑。其实自都江堰修成以后,巴蜀已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身为项羽重要智囊的范增凭借几十年前人们对巴蜀之地的印象认知把刘邦安置在那里,无形之中把最好的根据地双手奉上。楚汉相争项羽君臣首先就先输在不掌握大数据这一点上。

刘邦用的人是知己知彼的行家里手,刘邦自己对对手的研究也极其深刻。彭城之战大败之后,魏王豹又反水背叛了刘邦。刘邦命韩信、曹参、灌婴一起发兵攻打魏王豹。这个时候的刘邦实力还不够强大,所以他非常谨慎,他问郦食其道:“魏国领兵的大将是谁呀?”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刘邦说:“这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么能抵挡得了韩信!”又问:“骑将是谁啊?”郦食其答:“是冯敬。”汉王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贤能,却也无法抗得住灌婴的冲击。”接着再问道:“步兵的将领又是什么人呀?”郦食其说:“是项它。”刘邦说:“这个人抵挡不了曹参。如此我便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这番对话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刘邦对敌我双方将领的能力和背景都非常了解,体现了他知己知彼的特点。(《学习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