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美丽正阳正阳光

——永济市栲栳镇正阳村打造最美人居环境纪实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2-23

■本报通讯员 卫明珠 王 超

巷道规划科学、条条通达,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气派舒适,坐在大门口暖暖的冬日下,永济市栲栳镇正阳村的农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享受着人居环境改变带来的幸福阳光。

近年来,正阳村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持续整治乡村环境,使农村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作为永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典范,正阳村名副其实。”

强壮“筋骨”

为改善人居环境蓄势

正阳村位于栲栳镇中部,距永济市区8公里,全村共有1600余口人,耕地面积3800余亩,以小麦、玉米传统作物种植为主。这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所产小麦面粉醇香劲道,而包饺子、做扯面的传统面食手艺农民家家户户都会。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个别头脑灵活、意识超前、敢闯敢干的农民开始“下海”。他们充分发挥家乡“面食”手工业发达的优势,外出经营扯面饺子馆,不少人一年下来家里盖起了新房,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看到做扯面和包饺子的手艺能挣钱,许多村民也加入了外出大军。看到村民外出务工开饭店已有良好势头,村“两委”借助“凤还巢”计划实施的契机,通过组建外出务工协会、大巴直送北京服务、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提供资金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增强引导服务。目前,该村外出经商开饭店从业人员已达到330余户近千人,占全村人口的60%,店铺遍布全国28个省市区,年带回资金逾3000万元,店均纯收入10万元以上,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户也在不断增多,“开饭店”已成为正阳村里的绝对主导产业。

大量劳动力的输出,为村里的土地流转提供了便利条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正阳村“两委”因势利导,在实现小麦、玉米传统作物连年丰产丰收的同时,积极带领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走访考察,积极探索产业调整方向,该村确定了以核桃、葡萄、樱桃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经过大量的培育引导和示范带动,形成了樱桃、葡萄、大蒜、核桃、大葱等规模种植,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如今已达2.2万余元。村“两委”也借助永济市委、政府的支持,发展了集体经济樱桃大棚3个,示范带动群众不断从传统低效益农业向现代高质量农业转型发展。

今年51岁的村民闫五申,既是“洗脚离田”的受益者,也是“凤还巢”计划的感召者。他从2003年开始,就外出到青岛开饭店,平均年收入15万元。2017年在“凤还巢”计划的感召下,他经过深思熟虑,毅然放弃在青岛蒸蒸日上的饭店生意,投身家乡建设,经过3年的摸索,他陆续流转了9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葡萄,采用既先进又适宜当地的棚式管理加滴灌节水管理模式,使葡萄亩产量达到1500公斤,今年收入达到了160余万元,成为返乡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村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

刷新“颜值”

让美丽成为乡村底色

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如何刷新“颜值”,摆上了正阳村“两委”的办事日程。

“改善环境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是村里的大事、实事,也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周期长的工程。”正阳村党支部书记郭全全告诉笔者,“想要彻底改变村里的环境,根子就在科学规划。”

编制能用、管用、好用、接地气的规划成了正阳村“两委”首要的思考。村“两委”先后多次外出调研,召开专题会讨论、研究方案,并邀请专业人员对村里改造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规划。

顶层设计拉开了彻底整治人居环境、实现小村大变样的大幕。在永济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阳村梯次推进实施“三步走”路线图:净化先行提升村容村貌、设施跟进强化基础条件、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

改造提升村巷道路。投资210万元,修建了宽8米长2.5公里的高标准柏油通村路,达到县级道路水平,让巷道变街道。投资100万元,对1.6公里的进村道路进行了路沿石铺设和绿化带铺设,全面提升道路水准。投资50万元,在道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80盏;

建立垃圾运处体系。成立了共由16名保洁员组成的专业保洁队伍,实行一天一保洁、两天一清扫、三天一拉运,确保街巷长期干净卫生。按照路巷责任划分,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实施“两岗双责”制,利用村卫生公约和“黑红榜”的约束激励作用,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上水下水提升改造。投资70万元,铺设4800米管道,对全村430余户进行双瓮式厕所改造,实现全村在村户全部使用冲水式厕所。投资50万元,对全村480户进行饮水改造,实现一户一水表,安装增压泵两台,既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又满足改厕后的用水需求。投资500万元,建设占地1300平方米的污水处理站,建成后可日处理1500立方米的污水,实现生活污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

清洁能源进村入户。投资270万元,政府扶持铺设天然气主管网进户340户,并为每户配备了壁挂炉、燃气灶等配套设施;

……

一连串大动作让正阳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深刻体会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幸福。

干净、宽敞、漂亮、方便,12月19日,62岁的村民李连枝正和孙子在自家小院里玩耍。提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她笑着说:“柏油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今年还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和天然气,这样舒适的生活,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熔炼“气质”

把幸福写进村民心底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日子越来越红火,环境越来越美好,村民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强烈。

“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郭全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带领村党支部奋斗在共建幸福美丽新生活的主战场上。

正阳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1人,近年来,正阳村不断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和各项党内规章制度的规范执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通过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村民中形成了较强的集体观念,村民年均参加义务劳动工约2500人次,为村各项建设节省资金5万余元;倡导积极健康的娱乐观念,投资5万元,购买锣鼓、旱船等文体器材80余套,创建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棋牌室、书法展阅室及舞剑、扇子舞等组织,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强公益德育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老年协会、外出务工协会,尤其是对于妇幼老弱及贫困群体重点关注,开展党员帮扶结对工作,对162名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进行全面帮扶照顾,让外出人员安心,让家里人放心,让老人儿童舒心。

同时,正阳村坚持“六个一”推进文化治村,建设了一座文化大院、一条文化长廊、一处文化亭景、一个村史馆、一本文明史、一支文艺队伍,用悠久村史厚重文化和现代展现形式促进文化惠民,传承德孝,实现了以文促治,做到了治理有效,树立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典范。

今年,该村又投资210万元建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占地26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450平方米,集文化礼堂、村民议事厅、红白事宴请场所、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可同时容纳1000人开展相关活动,也可解决全村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提升村民参与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目前,工程已经竣工并通过验收。

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正阳村文明乡风建设同步推进,村“两委”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构建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中的引领作用,举办了多次乡村文化活动,比如“乡村文明 村歌嘹亮”村歌创作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户”“四好家庭”“最美家庭”“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征集”“平安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有效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潜移默化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村民积极踊跃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管理中来。

“鸟语花香楼房新,日子越过越舒心”。正如村歌《我爱家乡正阳村》中所唱,开启“美颜”模式的新正阳,正在新时代阳光沐浴下走向更幸福更和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