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幸福教育”新纪元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2-19

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4月4日,教育部下发文件确认,运城作为山西唯一入选市,入选2019年度“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10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全国新样态学校论坛暨盐湖教育创新峰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2019年,运城教育事业发展的年轮上,这两个大事件可圈可点,值得大书特书。智慧教育和“新样态学校”开枝散叶的春华秋实,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开启运城教育拥抱“幸福教育”的新纪元。

智慧教育之“破”——

推倒学校“四堵墙”,跻身共享矩阵

打开“希沃浏览器”,先在电子黑板上画两个点,在工具栏里选择点连线,再选中尺子……如此这般,“点连线”意到笔随,百般烧脑的数学课变得轻松活泼、妙趣横生。这是12月12日早,记者在大运小学一年级3班数学课上看到的一幕。

告别过去“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老师”的教学模式,智慧教育是真实可触的、栩栩如生的。

早在2015年,我市就立足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由市县两级政府统筹,教育、发改、财政、工信、审计等部门联动,投资6.5亿元,实施智慧教育一期工程。但在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升级缓慢、平台应用困难、学习资源短缺、深度应用不足等问题,成为智慧教育发展的瓶颈。基于此,2018年8月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预算总投资9.5亿元,启动运城市智慧教育二期工程。

智慧教育集聚政府与市场合力,做好试点与推广联动,引领模式与生态重构,重点在推进育人模式、供给模式、治理模式、协同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全市实行“一县+一站、一校+一组”的服务模式,以试点带动,推动智慧教育在全市科学布局。同时,与4所高校、3个科研机构和30多个信息技术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全市所有学校推广应用60多项新技术。智慧教育的政府保障体系、供给体系、支撑环境体系以及深度应用体系也都基本建成。

推进智慧教育,首先改变了学校的“形态”。在永济市实验小学的监控屏幕上,可以看到校内某实验班所有学生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兴奋、冷漠、疑惑……依靠这套2018年购置安装的支持行为分析AI录播系统,校方可以对监测到的孩子们行为进行分析,准确了解孩子对哪个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对哪个部分内容比较厌烦,形成这些孩子们的兴趣档案,然后尽可能地为每个孩子制订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推进智慧教育,还有力地改变了教学的模式。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和作用被赋予全新的内涵,教师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心智开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团队协作、知识共享组建自己的资源。(下转第三版)过去“一本教材、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个老师”的“四个一”教师教学模式,正在被智慧教育悄悄改变着。“老师不再是课堂权威”得到普遍认同,“重新当老师”方兴未艾。“感觉压力更大了,也感觉自己的成长更快了。因为要录微课、要推送导学案,有时还要直播,工作量比以前更大了,但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中被‘逼’得啥都得会一点。”永济市实验小学平板实验班的语文老师侯晓娜感慨地说。

智慧教育,让运城的孩子们学会了“重新做学生”,做“更有乐趣的研究者”。设施一流的东康一中,投资近百万元引进一套职业生涯教育规划软件。依靠这套“互联网+”软件,校方可以分析出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更适合从事那种职业,从而尽可能地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职业规划方案。在地处中条山腹地的垣曲初中,同学们普遍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通过图片、视频多种方式来学习知识,抢答闯关争先恐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日俱增……

推进智慧教育,最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倒学校的“四堵墙”,让城乡学生接受更均衡、更公平、更充分的优质教育。据悉,今年4月4日,作为山西唯一入选2019年度“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城市,运城市将与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闵行区、广东省广州市、河北省雄安新区等8个示范区一道,为2035年教育现代化探路。

新样态之“立”——

打造全体系教育,探路生态重构

一个主会场,八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位专家领导共同汇聚盐湖,一时间高朋满座、玉振金声……

今年10月20日至21日,“第二届全国新样态学校论坛暨盐湖教育创新峰会”在我市盐湖区成功举行。

在这个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教育厅、运城市教育局、盐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新样态学校高峰论坛上,盐湖区《让教育承载和创造幸福——盐湖教育创新之路》的经验分享,引起了祖国各地教育同行的强烈共鸣。而论坛期间,八个分会场所展示的一个典型案例,更是令人心服口服——

盐湖区魏风小学面向四五年级全体学生的创客教育,小学生们争相展示自己在学校创客教育课上的成果,有航模、水火箭、机器人、纸飞机等,3D打印、人工智能等已是家常便饭;

盐湖区实验小学,整合了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花儿”大课程,纵向贯穿“花名、花期、花语、花为、花品、花行”六个领域,横向覆盖“花之本、花之魂、花之润”三个层面,以及体现“美德花宝”“悦读花宝”“探究花宝”“健康花宝”“艺术花宝”和“践行花宝”六大核心素养的“芬芳少年”评价体系……

“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要有自己的样”——以幸福为宗旨,运城的“新样态”一马当先,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

“新样态学校”于2016年,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现任教育部研究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陈如平提出,其宗旨是探寻教育价值和学校本位的回归,让学校教育更具人性。运城市的新样态学校建设,由盐湖区新样态学校先行先试,继而向全市普遍推广。

2018年4月,运城市教育局申请加入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新样态学校建设研究项目,成为“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区,目前共有78所学校申请加入了第二批实验校。一年来,先后完成全市新样态“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与实施”、运城市实验区启动会、全国新样态学校建设培训、新样态全国学校课程顶层设计,随着新样态学校课程顶层设计、专家入校问诊把脉、梳理学校顶层课程体系、新样态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的持续推进,这一项目顺利落地、不断成熟。遵循“整体育人、文化内生、课程再造、系统建构”的思路,突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学校特征上,目前大部分实验学校已构建了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框架体系,下一步的重点是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规范课程实施落地。

“新样态”的教育,促进师生成长,成就幸福的师生群体。通过新样态,基层校长普遍产生了内驱力,学校焕发出新面貌;教师生发出新活力,课堂展现出新的魅力;学生表现出厚发力,成就出面向未来的生命力。

在芮城县南街小学,本着“将儿童放在学校正中央”的思想,确立了五大核心素养:正心德美、正思慧敏、正品趣雅、正规身健、正躬行美,同时确立了五大课程领域和四维课程类型构成的“正·雅”课程体系,“新样态”学校建设方兴未艾;

稷山县稷王小学着力构建实施“博阅稷王”课程,培养学生“爱学习、善思考、会阅读、知世界、能实践、勤劳动、多才艺、懂审美”八大素养,力求使教育教学渗透农耕元素,聚焦稷王精神,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市海仓学校遵循“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中心,实行“真·爱”教育,实施“真·爱”课程,开设爱品课程、爱智课程、爱体课程、爱艺课程、爱勤课程,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之源,发展之源,成长之源,让学校更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

“整体育人、文化内生、课程再造、系统建构”——以“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为追求,运城市各新样态实验学校已构建了学校课程顶层设计框架体系。下一步,将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规范课程实施落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