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隋初名臣杨尚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27

1400多年前的隋朝官员杨尚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人。

好学上进 质朴忠诚

杨尚希,533年生,弘农(今灵宝市)人,家世官宦。父亲杨承宾,任商、直、淅三州刺史。杨尚希11岁时就辞别母亲,到长安学习。涿郡人卢辩见了他,很惊异他的才学,让他到太学学习。他刻苦好学,孜孜不倦,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北周太祖曾到太学行尊师之礼,杨尚希当时18岁,太祖让他讲《孝经》,其言辞和义理流畅恳切。太祖视他为奇才,赐姓普六茹氏,提拔他当国子博士,又转任舍人。杨尚希历仕北周明帝、武帝两代,历任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赐爵位为高都县(今晋城东北)侯爵,任东京司宪中大夫。

周宣帝时,令杨尚希安抚华山以东、黄河以北地区。他到达相州(今安阳市)时,宣帝去世了,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管舍发丧。杨尚希出来对左右说:“蜀公尉迟迥,哭帝而不哀,眼神又不安,将有其他计谋。我不走,将会遭难。”于是夜里走捷径而逃走。天亮后,尉迟迥才发现,于是分兵几十骑从驿路追赶他,但是没有赶上,杨尚希顺利回到了京师。因为尚希也姓杨,加上他在朝中威望很高,又夜走相州冒死回京,所以,隋文帝杨坚很赏识杨尚希。天下至德,莫过于忠。隋文帝受禅登基后,任命他为度支尚书,爵位进封为公。

力主变革 精简机构

隋开皇二年,时为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的杨尚希,出任河南道长官。建朝初年,隋文帝以统一大业为重,郡县设置和行政规划尚未调整,一任沿袭旧制。杨尚希来到河南,见所辖区州郡过多,机构重叠且人浮于事,官冗之患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针对这一时弊,杨尚希力主变革,他坦诚地向隋文帝上表进言,“自从秦国统一天下,罢诸侯,置郡守,汉魏及晋代,邦邑屡屡变动。我看当今的郡县,两倍多于古代。有的地无百里,就设了几个县;有的地方户数不满一千,却由两郡分别管理。设的官员多,用度一天比一天多。官吏、兵卒几倍于以前,租税调赋一年年减少。清廉精干的良才,百里难以挑一。这就是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再弹之义,瑟无胶柱之理。现在要保存重要的郡县,去除虚设的郡县,合并小郡为大州,国家就不会减少赋税,选举也易得贤才。我冒昧地陈述一孔之见,拜伏于地听您裁处”。杨尚希指出了机构重叠、冗员充塞的弊端,申明改革机构,削减冗员的必要。自此,“十羊九牧”成了民少官多、机构臃肿的代名词,至今脍炙人口。

隋文帝不愧为一代明君,从善如流,对杨尚希的进言大为赞叹,认为其中所言切中时弊,并当众对杨予以嘉奖。后来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采纳了杨尚希的建议。在中央确定三省六部的基础上,“罢天下诸郡”,地方只设州、县两级,同时合并了一些州、县,精简了近三分之一的机构,削减冗员近四千人,整个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实用,官吏配置更加精干、有效,为我国封建盛世的开创奠定了良基。

劝谏隋帝 抓大放小

开皇四年,杨尚希又任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县境)刺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授衔上仪同。杨尚希品行敦厚,加上精通典籍,在朝中威望很高,是朝廷重臣。隋文帝每日卯时上朝,日头偏西仍不知疲倦。尚希于是劝他说:“周文王因太忧虑太勤劳而损了阳寿,周武王因安乐而延年益寿。望陛下抓主要事情,剩下的责成宰相去做。繁杂之事,不是皇上应该亲自处理的。”隋文帝对此“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之法,大为赏识,竭力称赞杨尚希是“爱我者”,从而更加器重。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杨尚希素有脚疾而行走不便,隋文帝关心他,以“蒲州(今山西蒲坂)有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为名,调其任蒲州刺史,并领本州宗团骠骑。杨尚希在蒲州甚有惠政。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引河水灌溉,筑堤防千里,造田数千顷,农业经济得以发展,百姓生活安居乐业。

蒲州这个地方,原来市井交易有些不规范。对此,尚希设置标准的铜斗铁尺,投放市场,以正公平。隋文帝知道后,大力提倡,诏令天下仿效实行。又有偷盗官租中之蒿麦者,为吏卒所捕,尚希认为这是刺史未能教化好的缘故,盗麦者没有什么罪过,当面安慰教育释放,并嘱咐回赠盗麦者蒿麦一车,使盗者十分感动,痛哭致谢。

杨尚希后来因脚疾致瘫,老百姓闻讯,“多方奔驰,争为祈祷”。其深得民心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可以说,为官者只有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才会感激他、爱戴他。为官最大价值就是“为民办事”。开皇十年,杨尚希逝于蒲州,时年57岁。杨尚希为官清正、作风淳朴,整肃官冗之患、造福百姓的事迹也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在人民心中树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三门峡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