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审慎而张扬的自我言说:从民族图腾到灵魂密语——卫国强诗作简评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20

(一)

关于写作,尤其是文学写作,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写作年龄的长短,跟其创作成绩、质量,并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有些人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多年生活及创作经验的积累,才会达到自身创作的高峰;有些人则出手不凡,甫一入门,便给人以意外,给人以惊喜,迅速在某一领域开疆拓土,山西诗人卫国强,可以看作是这一类型的一个代表。

卫国强在文学创作方面,尽管起步很早,也断断续续有一些作品发表,不过多是散文、随笔之类。然而,他的文学创作,大抵自2017年以来,有了一种明显的转变。他摒弃了既往那种“普遍撒网”式随意性较强的写作方式,专注于诗歌创作,而且在诗歌创作方面,侧重于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领域,如:家族记忆、家国情怀、历史遗迹、心灵历程等,从中提取历史运行的规律或精髓,以诗歌语言加以展现,以小见大,微言大义。其创作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与趣味,并以非常迅捷的姿态,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尤其是诗歌类刊物上“攻城略地”,大显身手。同时,一些颇有分量的诗歌类奖项,也关注到了卫国强这位大有阅历的“新诗人”。可以说,诗人卫国强以一种极其凌厉的姿态,迅速成为诗坛风头正劲的一位弄潮儿。

据笔者查阅了解到,卫国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迅速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文艺报》《星星》《山西文学》《芒种》《黄河》《绿风》《当代诗人》《大河》诗歌等报刊,发表了不少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唯一的一份诗歌选刊类杂志《诗选刊》,在一年内,先后四次选载他的诗作,可见其重视程度、推介力度。

卫国强创作成绩广受认可,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十佳中国潜力诗人”、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人民文学“美丽中国”征文二等奖等众多奖项。他还与黄亚洲、唐成茂等著名诗人一起,荣膺“普希金诗歌艺术奖章”荣誉。著名诗人叶延滨先生,还曾亲笔撰写了评论文章,对卫国强先生的诗歌作品进行评价与推介……诸多事实表明,诗人卫国强的创作早已渐入佳境、自成格局,以自己独有的言说方式、美学风格“独步天下”,持续创作着值得品咂、值得收藏的优质作品。

(二)

对于历史、宗族、家族等携带民族记忆这一题材的书写,一直是卫国强诗歌创作的一项重头戏。而这些,恰恰是一位立足于民间的诗人,以自己的喉舌言说政治、构筑历史,尤其是通过与国家、民族大事件相关的小人物的生命历程,以一斑窥全豹,彰显自我观点的一种方式。

卫国强的一系列诗作均是以较为隐蔽的方式,传达着诗人对于民族、对于政治、对于人们熟知的“大事件”的自我理解与“想象空间”。

戏剧,或者舞台,是卫国强诗歌中极其寻常的一种存在元素。《在戏中》《母亲的关公》《西厢的戏》《走向千里的那个单骑》《陈胜的宣言》《梦中的主角》《旷野里》《千年贵妃》等,均与戏剧、舞台直接相关。人们之所以喜欢看戏,喜欢见识、参与想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其原因:一方面是对距离自己较远的生存状态的好奇与探知,想了解与我们的日常截然不同的生活;另一方面,则如弗洛伊德解释的那般——梦,以及创作,甚至是对于某一艺术形式的投入性品赏,均可看作是一种愿望的达成。读者,或者观众,通过想象的形式,有限虚构着他们所认为的剧中人物的生存状态。

卫国强的诗,恰恰将普通大众这种心理表达得传神而出色,以戏里戏外相互观照、相互辉映的方式,呈现现实人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心理趋向。

(三)

作为一名有想法、有准备的诗人,卫国强在对于词语、句子、意象、事件等诗歌元素的选择与处理上,常常能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做到浑然天成、恰到好处。如此精妙处理之下的一首诗,便有了自己的特色,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在短诗《不死》中,卫国强将一些诗句、一些场景处理得妥当、自然,富有童趣与人性。“八岁那年,屋檐下一只蜂巢/盛开成我心中的花/它们忙来飞去的样子,让人感动/好像我是这个部落的王……”在这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名句“我是风与光的君王”,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这一细节处理的出色与得体,不影响这诗句的独有魅力。作为一个八岁的孩子,自我感觉成为蜜蜂的国王,这想法奇特自然,有趣别致,同时,也为此后保护蜜蜂而遭受疼痛埋下了伏笔。以我之见,这样清浅而清新的诗句,远比那些意象密布、佶屈聱牙的晦涩之作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在旅途》一诗中,一些诗句处理得更为出人意料,别有趣味。“殿堂里的仙子们各怀心事/仿佛要开创新的纪元/他们容貌尊贵、彬彬有礼,却冷漠地敷衍着/像对着一个误入白虎堂的乞丐/他们不关心,也不在乎你胸中的万千河山……”这样的句子,实在是精妙独到,对于胸怀“诗与远方”的旅行者,无疑是极其贴切而又诙谐有趣的写照。尤其是“彬彬有礼”与“冷漠敷衍”看似对立却又统一的词语,分外恰当,在这富有辩证思维的语句中,我们读出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真理与谬论,读出了深不可测又一目了然的人心与现实。这样的诗句,张力得以凸显和强化,没有故作高深的词语与意象,简洁、风趣、明朗、智慧,洞若观火,大有深意。

在卫国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顺着“逻辑的链条”,为其“支离破碎”的意象、语言等,找到一个博大而富有条理的体系。其一为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读家国之变、人生历程;其二,则是对深不可测的灵魂深处的开掘,挖掘历史与挖掘灵魂齐头并进,各有风景,看上去脉络分明,实际上浑然一体,对灵魂的对话与拷问,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过往、看到现在、看到将来。

(四)

文学创作一般有“向外走”与“向内走”两个向度、两种格局。

“向外走”即是开掘更广阔、更丰富的生活、场景、故事等叙述题材,展现更阔大、更丰沛的人生容量。卫国强对于历史题材、家族题材的深入挖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探寻民族图腾、家国脉搏,通过一个个小人物、小事件,去展现磅礴时代中的细枝末叶。

“向内走”则称得上反其道而行之。写作者对于题材的丰富与广阔不那么重视,而是钟情于对个人内心深处的探寻与追究,殚精竭虑去开采灵魂深处的高贵与卑劣、浮躁与孤独,沉入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深处,去呈现人性的根底、灵魂的原色。

在“向外走”这方面,诗人卫国强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个人色彩的康庄之路;与之同时,卫国强也在努力“向内走”,靠近心灵,靠近骨髓,在孤独的暗夜将内心打开,想方设法追寻、观照那些光环、浮躁、责难、浮尘背后最为真实的自己……

关于灵魂、人性、思维,以及内心深处刹那而鲜活的感觉,卫国强颇为迷恋,着墨甚多。他将自己独有的思虑付诸一字一句,努力呈现自己所领悟到的生命感知。诗作《尘世的重》《尘世间》《渡》《秘道》《无题》《惑》《心事》《前世今生》《神秘的因式》《旷野里》《看,我有钱》等皆属此类。

 诗人卫国强在诗歌写作与探索的道路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成绩,形成了自成格局的独特个人风格,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在诗歌艺术的追求上,卫国强仍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究、提升的空间,不过,艺无止境,他如果能沿着这条不断探索、自我革新完善的诗歌道路继续前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涵养与文本容量,必将创作出更加优秀、更为丰盈的诗作来。(作者系《大河》诗刊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