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在彩墨中感受华夏力量——《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观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19

前不久听广播,主播推荐了一本书叫《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书中写了作者十年间遍访欧洲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记录了她走进这些艺术殿堂的美妙感受。16日,当记者走进运城水墨河东美术馆,参观了《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后,这才与作者感同身受,真正体验到为什么人到了美术馆会变得好看起来。

前来观展的人中,上年纪的书画爱好者居多,其次是周边学校来的学生。不管是古稀耄耋老者,还是蓬勃朝气的少男少女,当他们站在美术馆展厅里的一幅幅作品前,驻足观赏、细细品味时,每一个背影都与其前面的画融为一体。他们仰头细究墙上作品的色彩、光影、笔墨,或是画面上的故事、情节、场景,整个景象是那么和谐,陡然间,竟生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恍惚错觉。墙上是二维平面的画,美术馆里是三维空间的景,这是美的。

再看墙上的画,每一幅都是两米乘两米五的大作,不见墨线勾勒的笔迹,由色点、色线晕染而成,水墨的浓重淡轻、色彩的冷暖变化,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还原了历史场景。

张英豪先生是当代水墨大写意“没骨”人物画的代表性画家,他以精到之笔刻画人物,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从一展厅到三展厅,“中华始祖”“尧、舜、禹”“末代皇帝”到108位对中华民族有着突出贡献的开国元勋,上千个人物虽无骨却有形,一幅一幅看过去,仿佛历史在眼前一幕幕上演。

《尧舜禅让》《文王求贤》《三顾茅庐》,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一代代传承;《牧野之战》《黄巢起义》《血泪甲午祭》,一朝朝的兴亡更替之下,苦难的中华民族依然屹立在东方之巅;《蔡伦造纸》《火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我们先祖的智慧在熠熠闪光;《历史丰碑》,宽两米、长三十米,108位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呕心沥血的革命先辈跃然纸上。一场展看下来,我感慨万分、热泪盈眶。

12年来,张英豪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祖国的一腔热忱,创作出《华夏春秋》系列作品,其中的艰难和辛苦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是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作品来呈献给世人?76岁的张英豪先生这样说:“我凭一己之力,将这些粗糙的、似驴非马的作品创作出来呈现给世人,或许是因为我对于国家、对于历史、对于我们苦难的民族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历史中,有很多人为了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自由早早献身,他们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现如今在我们的艺术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去缅怀他们,为他们树碑立传,这也许就是我创作这些作品的意义。”

这是一个艺术家的情怀,创作《华夏春秋》这样一部题材宏大的作品,然后回到故乡展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2015年,这一系列作品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后,《历史丰碑》被国博收藏,此次在家乡展出的这一幅是同时创作的姊妹篇。

 在某一刻,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来运城上学之后毅然选择在这里就业。史书记载,夏代以前有尧舜禹,他们的活动中心在晋南一代,“中国”一词的出现也是在此时,所以史称舜继位要“之”(到)中国。条山巍巍,涑水淙淙,在一场场文化盛事的浇灌下,古老的文明之根嫩出了新芽,我能预见它蓬勃生长之后的参天模样。发展文艺事业,探寻古文明,这里是最好的地方。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