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黄河”与“长江”对话:鹳雀楼上抒写文坛盛事——晋鄂作家三晋行永济活动侧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13

河东道情艺人演出结束后,与会领导与大家合影留念。

参加活动的作家在鹳雀楼前欣赏由永济市文联精心准备的非遗演出——河东道情。

“黄河万里天上来,奔流到永济拐了个弯。”激越响亮的河东道情在黄河岸畔永济鹳雀楼下唱响,赢得了现场百余名观众热烈的掌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月12日上午,“抒写新史诗,再攀新高峰”纪念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黄河”与“长江”对话活动,在鹳雀楼上举行。来自湖北与山西两地的作家60余人,聆听了两地嘉宾的文化对话。现场有诗人感慨说,此情此景,此地此人,此事此文,堪称千年等一回!

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杜学文与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晓苏开启第一轮对话。杜学文说,永济处于黄河几字拐弯之处。这里南依中条,西临黄河,是尧舜建都之所,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许多文化遗迹,召唤着人们前来探访、来发现、来传承。黄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这里是一个节点、一种代表。晓苏在对话中说,黄河与长江共同孕育了古老厚重的华夏文明,而文学是文明中最重要的载体。从唐诗中说,《黄鹤楼》与《登鹳雀楼》一样都流传千年,令人仰视。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书写的是离愁别绪;而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抒发的是向上、向前进的乐观情怀。两座楼两首诗,一首写情思,一首写哲思。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跨越了地域限制,是人们所共有的。像山西作家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作品以民间的语境,讲出了丰富的人性,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他们从长江到黄河来,就是要寻找最打动人心的文化与文学元素,要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地域中找寻能引起最大多数人共鸣的东西。国运昌则楼运昌,高大雄伟的鹳雀楼让他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大气象。

第二轮对话中,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王西兰开启对话。他说,因为江河与文学的缘分,在晋鄂两省之间的文学对话便有了大格局、大境界。唐代诗歌中,最响亮、上口、简洁、普及,意境也最美,人们记得最牢的诗还是《登鹳雀楼》。它是唐诗高度的标志。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本是用于军事瞭望的。后来,因为王之涣的这首诗,它声名远播。可惜,它只存世七百年,在金元时期毁于战火。1996年,永济当地启动重修,才有了名楼的盛世重现。今天湖北作家来到这里,是鹳雀楼的一件盛事,也是湖北与山西的一件文坛盛事。不论是湖北作家还是山西作家,来到了鹳雀楼,大家都会更加体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刻含义,都会更加奋发向上,努力攀登,以更上层楼的精神激励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长江丛刊社长刘诗伟在与王西兰的对话中说,紧扣主题讲,比较黄鹤楼与鹳雀楼的特点,黄鹤楼始建于春秋战国年代,复修于上世纪中叶,要早于鹳雀楼,但是因为时间的差别,它没有鹳雀楼高大。不过作为一种建筑存在,它给湖北当地人留下了许多记忆。他小时候在武汉过长江,乘着轮渡,很拥挤。人在楼下,楼在人上,那种感觉很特别,也很亲切。今天这种情况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有了更多的通道。时代变迁,这两座楼原有的军事上的意义不存在了,但这两座楼是永远根植于人们精神世界的高峰,是让人们游目骋怀、放飞希望,不断地去探索、追求、向上,在新时代书写更加精彩故事的载体。

对话会后,两省作家代表们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岸畔的胜景,大家纷纷倚栏留影,以志纪念。

作家们还参观了鹳雀楼附近的蒲津渡遗址黄河大铁牛与普救寺,对黄河流域厚重的文化遗存、浪漫的经典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据悉,此次对话活动于11月9日在太原启动。活动由山西省作家协会与湖北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黄河杂志社与长江文艺杂志社承办。中国作协、山西省作协、湖北省作协相关领导,《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作家》《十月》《花城》等报纸杂志主编,以及省内外60余位作家、学者、编辑参加了活动。活动期间,晋鄂两地作家代表还结合创作实际作了生动的专题发言。大家表示,要扩大、提升两地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推动文学创作持续繁荣发展。

据了解,11日,作家们在吉县的黄河壶口瀑布采风,当晚抵达永济。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永济市委书记徐志英等看望了前来永济参加活动的两省作家。运城市文联主席李清水主持对话会。12日上午,作家们在永济完成对话会与采风后,下午启程前往洪洞,活动将持续至14日。

本版摄影  周俊芳 张建群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