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诗人咏雪缘何爱天山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28

寒冬时节,总盼望着赶快下场大雪,欣赏雪中的美景。久盼而不来,便从古诗中寻找雪的踪迹。想起隋代诗人卢思道的“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和唐代诗人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顿觉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心中,巍巍天山与生俱来就与雪关系密切,天山就是雪的故乡。

“天山”缘何作为冬“雪”源头和固定的意象进入文人墨客的语汇?作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更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在我国新疆境内绵延约1760公里。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西山经》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因常年积雪,又称“白山”“雪山”“阴山”等,“雪”源头之说也许就源于此。而文学上的“天山雪”则更多地被赋予气节、忠诚和威武不屈的精神等,源于汉朝苏武的故事。《汉书·苏武传》有成语“卧雪吞毡”,描述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以中郎将身份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匈奴单于幽禁后誓死不降,时逢天降大雪,苏武以积雪与毡毛充饥,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异,就将他放逐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荒无人烟之处牧羊,19年后始得全节归汉。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经班固《汉书》传扬,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雪”成就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其实,“白雪初下天山外”后,中国人便本着科学的态度,深入观察并研究“下雪”这一自然现象,并赋诗填词赞美雪。东汉经学家刘熙《释名》谓:“雪,绥也。水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也。”“绥”是会意字,从系、从妥,“糸”与丝织品、绳索有关;“妥”表妥当、平安,合起来表示有了这绳索,人就稳妥了。由此可见,“天山雪”还带给人们祥和、平安等希冀。(《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