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七擒孟获”的智慧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25

史籍最早记有七擒孟获的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所著《汉晋春秋》:“建兴三年,亮在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既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引用了这段话。

罗贯中在习凿齿所说的基础上,演义出脍炙人口的七擒孟获故事。但演义和史实有时不尽一致。史学界就有人对七擒孟获提出质疑,主要集中在:一是权威史书《三国志》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关他平定南中的记载只有十二个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另外,《三国志》在其他章节中有关南征的零星记载也没有提到过“孟获”此人。二是从地理位置上看,三国时期的南中,指现在的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和四川东南部,古称为“夷越之地”,当时是蜀国的一部分。清嘉庆十三年张若骕《滇云记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几乎全都在今天云南西部大理、保山一带地区,与七擒孟获的地点也不吻合,等。

依习凿齿所言,诸葛亮在准备班师回朝时,有人建议朝廷委派官员和军队与孟获共守南中,诸葛亮没有采纳,并说明“……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这是当时蜀国版的民族自治,是七擒孟获的真正目的,是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的集中体现。(《收藏快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