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靖边戡乱的心学先哲(下)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22

▲王守仁 (资料图)

挫败宸濠 功成退隐

朱宸濠系明廷宗室,袭封宁王。他素怀不臣之心,与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谋夺帝位。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起兵,从南昌出鄱阳湖,放言攻取南京。

此时,王守仁奉旨开赴福建戡乱,大军行至丰城闻变,急忙回师吉安。他在这里召集附近驻军将领,修理器械,征调舟楫,并传檄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号令义军勤王。他对大家说:“叛军如果顺长江东下,南京就保不住了。我们只要阻滞叛军十天,就可以等到朝廷大军来援,化险为夷。”

为了迷惑敌军,王守仁派出细作,四处散布消息,说各路勤王部队已抵达南昌;又使离间计,说伪相李士实暗中向朝廷请降。朱宸濠对此将信将疑,迟迟不敢冒进。直到十多天后,才弄清事情真相,知道王守仁用计欺骗了他。清醒之后,他让宜春王拱樤留守南昌,自率王部六万余人,偷袭九江、南康,出长江,逼近安庆。

王守仁听说南昌兵微将寡,大喜,急忙赶往樟树镇,同各地赶来的官军合兵八万,对外号称三十万。商议进兵时,有人提出,应挥师先去救安庆。王守仁却认为,不如乘虚直捣南昌,待敌回救,以逸待劳痛歼之。

战斗如期打响。半夜时分,前锋伍文定部攻克广润门,守兵惊骇四散。天亮后,王守仁指挥大军攀梯登城,活捉了守将王拱樤等。宁王府被焚,宫人多被烧死。乱军入城,少不了有趁机抢掠者,王守仁立斩了十多个违反军令的人,宽宥了胁从者,稳定了局势。

朱宸濠起兵造反仅四十三天,便被王守仁所败,被俘,次年遭诛。

明世宗(即嘉靖)即位,晋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后朝廷论功行赏,赐封王守仁光䘵大夫、上柱国、新建伯,然而却未按惯例,为其颁发“铁券”,且对其他跟随王守仁作战的有功将士,除伍文定外,均无实质上的升迁。对此,王守仁力争未果,十分气愤。于是他自请致仕回乡,为父守孝。

宏论良知 心学传世

王守仁十七岁,到上饶拜见学者娄琼,同他讨论朱熹推究事理的奥秘,忽然明白“格物致知”,当自求于心,而不应从外物中寻求事物的真谛。他认为程朱理学之后,只有象山陆九渊的学说,最接近孟子的原本思想。

王守仁淡泊功名,心无旁骛,筑洞开坛,向弟子讲学。在很多观点上,他都和朱熹的学说相左。朱熹看重“格物致知”,将其放在“诚意”之前;王守仁却主张“格物源于诚意”,以“诚意”为重。朱熹把“心”和“理”分开,也把“知”和“行”分成了两部分,认为应该先知而后行;王守仁却强调“心”与“性”为一体,“知”与“行”应合一。朱熹将“格物”定为理,重视外界事物的理,提出要用心体会堪称典范的每个字句;王守仁则觉得这样做是求外弃内,虽然博大却缺少要点,应该将“良知”作为判断事理的准绳,以及对经典和释义的依据。

王守仁的思想和陆九渊比较相近,他采纳了陆的“心即理”说,形成了完整的“心学”系统。他所推崇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其“心学”的核心,“知行合一”则是其学说的重要价值所在。王守仁自称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破山中贼”,就是敉平了东南匪患,击溃了宁王朱宸濠的反叛;二是“破心中贼”,就是创立了“心学”之说,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不菲的哲学文化遗产。其著作主要有《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等。

1528年冬,由于肺痨日渐严重,王守仁上奏辞官。他不想客死他乡,踏上了返回老家余姚的归途,不料行至南安一病不起。临终前,他的弟子周积前来照看,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王守仁睁开眼睛,微笑着说:“我心澄明,没什么好说的啦!”这年,王守仁方五十七岁。灵柩过处,“军民无不缟素哭送”。隆庆帝念其功德,追赠新建侯,谥文成,并从臣议,将王守仁与薛瑄等四人配祀文庙。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广为流传,明代中期即风行日本,衍变为“显学”,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戊戌变法的首倡者康有为、梁启超,对王守仁的“心学”推崇备至,认为其有解放思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作用。

有此特殊贡献,阳明先生心境空灵,死无所憾,完全可以告慰天下、含笑九泉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