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望月:怀远、思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17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月亮一直是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宋人葛立方有言:“月轮当空,天下之所共视,故谢庄有‘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盖言人虽异处,而月则同瞻也。”(《韵语阳秋》)在清净的夜色中,人们望月、赏月、玩月,也在行旅中对月怀远、思念故人。

月的亘古长存,最容易唤起人们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最终只能惆怅地发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水光月色消融于无际,让人深味着人生短暂的寂寞,从而更加呼唤生命间的温情。

在月夜,人们最能享受闲适与清欢,抛却尘嚣与世俗的烦恼。“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王维,因仕伪朝而留下污点。他追寻着竹林深处的寂寞,而明净的月光,留给他一份难得的宁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孤独伴随着自然的灵动,或许是疗愈心灵的一剂良方。

玩月总是雅士不可或缺的风流,而雅士自有特殊的玩法。若是“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这便俗了。真正为雅士所欣赏的,永远是清净之月,必须“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方是“看月而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张岱《西湖七月半》)如是,月不仅是欢聚的由头、赏玩的对象,而是心灵的知己。

古代诗人中最引月为知己的,可能就是李白了,月夜之下,孤独的他却潇洒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与李白共享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寂寞,成为他倾诉的对象,而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的光影旋舞之间,月、影早已与李白融为一体,化为一个孤独而又高洁的生命个体。

(《北方新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