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造福家乡的退休官员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9-23

致仕后将精力用在兴学上的官员很多。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历来重视教育,从中走出的郑榦曾任明代监察御史,七十一岁时还乡,主掌家政十二年。他十分注重家族子弟的教育,弘扬优秀家风,赓续悠久家训,尽心培育人才。

清代福建名臣蔡新,历任工、礼、吏、刑、兵五部尚书,致仕后,“退老家居,不事矜张,贤声相孚于里族”。他在家乡设置义学,使无力聘请老师的族中子弟得以入学;他购买学田,资助族中参加乡试的贫寒之士,由此深受朝野称颂。

铁骨岂因年迈弱?愿为家国舍残身!唐朝名将李靖,青年时锐意进取,晚年又知足而退。贞观八年(634年),李靖以足疾辞任,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想任命李靖担任主帅,又恐他身体不许,年逾花甲的李靖闻知后主动请缨,披挂上阵,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唐太宗欲御驾亲征,七十三岁的李靖虽染病在身,仍表示愿意从行,但随行至相州,终因病重而无法再行进,这才作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李靖为大唐江山征战了一生,至死不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不久,李靖溘然逝去,逝世后陪葬昭陵。

无论是为民造福、兴学助教,还是继续报效国家,古代官员致仕后的这些故事,至今读来,仍觉得温暖。这种心怀苍生的优良传统,也为当代很多优秀的党员干部所践行所弘扬。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