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临猗锣鼓杂戏撂响昆山百戏盛典古老剧种焕发时代活力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8-12

前不久,2019中国戏曲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启幕,来自全国20个省(市、区)的112个剧种、118个经典剧目和折子戏参演。临猗锣鼓杂戏作为运城市唯一的参演剧种,以独特的表演艺术和剧种魅力,撂响百戏盛典,受到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

那么,什么是锣鼓杂戏?它起源于何时?有什么特色?如何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8月11日,记者专访了临猗县文化馆馆长张建军。

起源与祭祀相关

锣鼓杂戏又名铙鼓杂戏,因演唱不配丝弦乐器、独以锣鼓伴奏而得名,流布于临猗、万荣等县的部分农村。临猗县猗氏镇有龙岩寺,旧俗专以杂剧祀佛,所以锣鼓杂戏又有“龙岩杂戏”之称。

锣鼓杂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具有极高的戏剧研究价值,被誉为研究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锣鼓杂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

锣鼓杂戏的形成有多种说法。一说,唐王李世民破刘武周于河东后,驻军柏壁(今新绛)作《破阵曲》,命军士百余人披甲执戟而舞,借以庆功犒军,成其雏形;后马燧于唐贞元中(785~805)平李怀光叛乱于猗氏,作《定难曲》,军士歌之,锣鼓杂戏遂形成。猗氏马明王(燧)庙例演锣鼓杂戏致祭,缘此。

一说,锣鼓杂戏系宋代“村落百戏”之一,起于搬演神怪故事《关公斩蚩尤》。

又有据锣鼓杂戏演出前先作“跑神马”“摆道”祀神等仪式,说它源于古代驱傩之俗,约于金、元时代形成。

据清道光十二年(1832)所立猗氏马明王(燧)庙《海会碑》载:马燧“平大寇(李怀光),福庇郇邑,故每岁重阳,黄酒、花糕、献戏,以答神庥……社中子弟复演杂剧以悦。”

可以显见,无论哪种说法,锣鼓杂戏与祭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朴实的村民用纯粹的说唱艺术,驱邪纳福,祈愿平安。

特色乐器为大鼓

锣鼓杂戏作为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起源于生活,植根于峨嵋岭一带,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演唱风格。

目前,锣鼓杂戏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有近百个,全系神怪故事与历史故事,剧中角色,只有男性,没有女性,故晋南一带有“光棍戏”之称。

锣鼓杂戏的表演亦有程式,如武戏中的“枪刺盔缨”“刀削马蹄”之类,多源于武术而适当虚化。列鬼对阵是锣鼓杂戏的主要表演身段,表演者右臂弧形伸向右前上方,手掌朝外,左臂稍向后伸,手掌朝左后方展开;脸面向前,神气充溢,称之为“列鬼”。一个人表演为“独把列鬼”,两个人为“双列鬼”,还有“三把鬼”“对对鬼”“五把鬼”“燃烧鬼”“带刀鬼”等;对阵的套子有:“三把阵”“五把阵”“老套阵”“冲阵”等。整个过程节奏缓慢,风格古朴。

锣鼓杂戏的唱腔音乐体制为吟诵体,有说有唱,说又以吟为主。诗的朗诵,叫做“云”,每云一句,中间夹一声锣;云完一段,敲一阵锣鼓。其句式多是七字和十字的对称句,也有多达二三十字的骈句。

唱的主要腔调为:耍句(吟句、赞句),除常用七字句和十字句,也兼用垛字和叠字句,分紧急调和常用调。唱句(宫调、弓调)唱时不加鼓点,谓之“干唱”。

锣鼓杂戏的基本锣鼓经有:雷鼓、刹鼓、三鼓、走鼓、列鬼鼓。乐队一般由九人组成,分文、武场。文场亦称“摆文”,武场亦称“战杀”,其特色乐器是大鼓,高约六十厘米,直径约一百厘米。

期待农文旅深度融合

打报(又称“引戏人”)是锣鼓杂戏又一显明的特色,分“明报”和“暗报”,其既是剧中人,又是剧外打杂人员,演出开始,打报者简述剧情大意;演述中,其临时充任龙套、把子、差役、家院等。

此次参演百戏盛典,临猗县文化馆精心准备了经典剧目《铜雀台》。该剧叙述的是,曹操宴请百官庆贺铜雀台落成,忽闻刘备率军占领荆县,遂假传圣旨调西凉马腾父子,欲南征刘备;汉献帝密赐马腾血诏,谕其诛灭曹操;马腾领命,与曹将黄奎设香案盟誓,相约共谋其事;不料事泄,马腾、黄奎被害;马腾之子马超闻讯,率众反出西凉;曹操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仓皇逃走。

该剧通过比赛骑马射箭、曹操赐袍这一故事情节,展现了锣鼓杂戏与众不同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演员多为当地村民,他们虽不是专业演员,但有着执着的传承信念和敬业精神,演出现场赢得热烈掌声。虽然没有职业班社,但在村民口口相传的继承中,锣鼓杂戏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2007年,《铜雀台》还赴京参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展演”,也是好评如潮。

如今,临猗县正在尝试农文旅深度融合、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路子。“除了锣鼓杂戏,临猗还有晋南眉户、故事戏、道情、十弦、蒲州梆子等5个珍稀剧种,在全国少有。除了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我们尝试让锣鼓杂戏在更多的村子得到恢复,并让它走进旅游景区。”张建军说,“市场化能够让更多年轻农民有兴趣接触这项非遗,改变传承人老化的现状,改善锣鼓杂戏的生态环境,让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