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让多彩的关公文化助力新时代——纪念关帝诞辰1859周年系列活动综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7-31

关帝“四好圣训”书法展一角 

关帝圣像巡乡里现场 王捷 摄

烈日炎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虔诚祭拜,献上的是大家最诚挚的心。7月25日~26日,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8000余名关氏后裔、关帝信众及游客,齐聚运城解州常平关帝家庙,共庆关帝诞辰1859周年。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传承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让“关公信俗”活起来,更好地服务“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举办了此次纪念关帝诞辰1859周年祭祀活动暨常平第五届庙会。

身教重于言传。祭祀活动上,一个个直抵人心的场景,以生动、有力的方式,让人们深深感受到关公精神的强大能量,也让这次庆典,在新时代下将关公文化解读得更加鲜活、具体。

□记者 王捷

一场群众参与的盛会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关公“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内核,将其作为自己的一种文化信仰,并加入祭拜关公、弘扬关公精神的行列。常平是关老爷的出生地,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也正因此,每年的关帝诞辰庆典活动,都会有近万名群众慕名前来,敬献关公,祈祷平安。

尽管25日的开幕式及26日的祭祀盛典,都是在早上八九点钟举行,室外温度已高达三十七八摄氏度,但参与活动的人们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大早,家庙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前来买票的游客络绎不绝;开幕式还未开始,锣鼓队、舞龙舞狮队等表演团队早已准备就绪,有的人还时不时练习着自己的步伐,只为尽可能完美地完成即将进行的表演;关氏后裔及信众们组成的团队,也早已整齐列队,怀着敬意,坐在常平广场的观众席上,静待盛典开启;“关帝巡乡里”时,头顶烈日,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缓慢而又有秩序地前移着,所到之处围满了游客和信众;祭祀盛典举行时,一个又一个祭拜的队伍,上香、行三拜九叩礼,虔诚地向关老爷献上自己的敬意……

来自山西、河南、广东、新疆、辽宁、上海、贵州、深圳、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地的关氏后裔、关公信众及游客们,共计30多个祭拜团队,连同周边群众的广泛参与,让两天的纪念活动,盛况空前,热烈感人。

常平庙会始自2015年,全村父老乡亲和周边信众积极参与。虽然是大家为纪念关帝诞辰举办的民间活动,但因有关公文化的旗帜,已吸引了来自河南、山东、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客商信众纷纷加盟。今年是第五届庙会,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据常平村关公庙会组委会主任于腊虫介绍,今年参加活动的有海内外关公忠实信徒、常平周边20余个村8000余人。他们还邀请了河津舞龙队、舞狮队、百人锣鼓队、百人军鼓队助威助兴,希望让常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常平,弘扬关公精神,传承关公文化。

祭祀典礼上,坐在台下的李女士格外聚精会神。她是常平村的村民,每年遇到这种大型文化活动,她都会和家人一同过来。她说:“作为家乡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关公精神传扬出去。参与活动,既是一种对关公文化的领悟学习,也是表达我们内心支持的一种形式。”

群众参与的热度、广度,让大家看到了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凝聚力。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关公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关公文化的宣传。

一次展现民俗的契机

纪念关帝诞辰周年庆典活动,是解州关帝庙每年都要举办的大型祭祀活动,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三大文化活动之一。两天里,常平庙会、关帝巡乡里、大型文艺演出、“关公四好”书法展、祈福法会、祭祀朝拜、赐福赐飨、关公文创产品展览、传统戏剧演出等相继上演,真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每一个环节,都向人们展示着关公文化的内涵。

“关帝巡乡里”巡游队伍从常平关帝家庙崇宁殿开始,沿常平村巷道由东向西环绕行进。这次出巡的圣像,是关帝庙馆藏明万历年间文物“软身”(可以活动)木雕圣像。出巡,既展示了关帝圣像风采,也是广大信众零距离感受关公文化魅力的一项重要活动。

悬挂在关帝家庙西侧墙壁上的180余幅关帝“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的“四好圣训”优秀书法作品展,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不少人驻足欣赏并拍照留念。运城市关氏后裔联谊会副会长关文广告诉记者:“关氏宗亲参与此次活动,在弘扬关公文化的同时,也传承了我们关氏的家风家训,让更多人懂得要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主题晚会《福佑在关乡》文艺演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关公文化的视觉盛宴。鼓乐歌舞《沸腾的关乡》以热烈庄重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激情澎湃、血脉偾张;大合唱《关公颂》展现了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绛州鼓乐《关公出征》再现了关公出征时的情景,赢得现场观众满堂喝彩,让观众领略到了独具魅力的关公风采……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副所长傅文元表示,想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朗诵等艺术形式,让关公文化深入人心。

庄严的祭祀朝拜活动,将整个庆典推向高潮。众位法师以虔诚的姿态,开启了庄严的祈福法会。以主祭人、运城市金鑫集团董事长裴小波先生为首的嘉宾方队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朝拜信众,身披銮巾,从家庙广场开始,由司仪引领,依次进入家庙献殿祈福、上香,行三拜九叩大礼,表达拜关公、敬关公、学关公的心愿。这既是我们本地民风民俗的一种展示,也是对关公文化的一种传承。

通过丰富多彩、庄严肃穆的仪式,纪念关帝诞辰已成为解州关帝庙和信众心中的一件大事、盛事,展现出关公文化独有的魅力。

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这两天前来家庙的细心游客一定会发现,位于崇宁殿后的娘娘殿,挂上了新的牌子“九灵殿”,两旁的太子殿也分别挂上了“竭忠殿”“显忠殿”。

“九灵殿”正是来自关公夫人的封号“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1947年运城解放时,九灵殿牌匾毁于战火,根据解州关帝庙和常平家庙历史上的有关记载,同时根据历代皇帝对关夫人及关平、关兴敕封的尊号,借助此次关帝诞辰,解州关帝庙决定恢复娘娘殿之前的名称。

由十三位不同姓氏的关帝信众组成的“十三姓代表”及社会贤达人士卜晟轩,在得知此事后,特意找到文管所,捐赠了供奉香炉一鼎、焚炉两座、匾额三块、对联一副。匾额及对联由运城市群艺馆研究员、著名书法家赵玉汉先生书写。其中,娘娘殿前的对联沿用了此前幸免于战火中的原始对联,太子殿前的对联仍在创作和征集中。

每次解州关帝庙举办活动,卜晟轩都会积极参与。他曾多次担任活动主祭人,用实际行动弘扬关公精神,是一位忠实的信众。

“十三姓代表”因关老爷而结缘,他们敬畏关老爷的忠诚、坦荡、诚实、信义,在创业打拼中,一直以关公精神作为自身的精神标杆和行为准则。他们践行着关公精神,这次,又将其传递给更多人。“关老爷的忠义把我们凝聚在一起,让我们始终抱成一团协作互助,才取得今天的成功。”十三姓代表余克勤说,“关公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体会到大爱大孝大义大勇,我们始终用关公精神启迪自己,并以弘扬关公文化为己任,希望能影响更多人。”

这次纪念活动中,还有一个团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广东汕尾关帝庙朝圣团,此行80余人。2016年关帝诞辰时,该团第一次来到解州,2017年,解州关帝祖庙授予广东汕尾关帝庙“南疆行宫”牌匾,增进了两地关帝庙的交流,促进了两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据汕尾关帝庙理事会总顾问黄利泉介绍,广东汕尾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激励着当地群众在祖国的南海边开埠建港,抗倭戍边。“运城作为关公故里,是古中国诞生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们寻根问祖的圣地。”他说,“通过这次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要向解州关帝庙学习,吸取经验,把‘南疆行宫’汕尾‘南粤关帝城’打造成为旅游文化精品和关公文化传承基地。”

朝圣团领队林义鸿是汕尾市政协常委、广东省社会责任研究会副会长,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解州。新修建的广场、雄伟的舞台,都让他赞叹不已。“我很敬仰关公,这么多年来,关公精神在事业上、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力量。希望通过这次学习、参观,积累更多经验,回到汕尾市,在弘扬关公文化方面作出更好的贡献。”

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主任孙艪华,2013年9月21日第一次来到运城。近些年来,他们经常来运城考察、交流关公文化,每一年都不少于三次。这次他们一行四人,“解州这里资源丰富,对我们推进关公文化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每次来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让我们对关公文化更加了解。”他说,“除了祭拜关老爷以外,这也是一个平台,我们跟大家能有一个互动,把关公精神带回马来西亚,让文化能够传承。”

代表台湾大有海洋集团来到解州的台北信众谢语瑭,是第一次来到运城。关老爷的精神他从小耳濡目染,在他看来,关公的丰功伟绩令后世敬仰,关公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这次能够来到关公的出生地,他觉得意义重大,“在台湾,关公信仰非常普遍,关老爷对我们来说,代表着忠义,也代表了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最重要的,是把忠诚汇报给关老爷”。

解州关帝庙文管所所长卫龙说:“关公文化,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全球华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关帝庙的文物保护工作、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新时代下,关公精神,通过纪念活动这一重要平台,连起了全球华人的心,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将关公文化和关公精神呈现在世人面前。

关公精神,彪炳史册;关公文化,源远流长。祭祀是载体,传承是推进。这一庄严而盛大的活动,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打造关公文化品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关公文化的挖掘和解读仍在继续,在潜移默化中,它已根植于全球华人的内心,成为彰显新时代的社会风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