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芮城探索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长效版”

来源:黄河晨报发布者:时间:2017-08-16

芮城探索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长效版”

试解“一阵风”

记者 解世忠 张军娜 通讯员 张学晋

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正在进行,如何及早避免这次集中整治有可能出现的“一阵风”现象?
芮城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及时谋划,在全力推动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之时,就积极探索构建长效机制,破题“一阵风”现象,确保农村环境治理从“集中”走向“日常”。

刮大刮好“一阵风”

“柴草门前垒,出门见粪堆,脏粪满巷流,蚊蝇满天飞。”永乐镇历山村党支书郝建民提起过去的村里环境,感慨不已,“老百姓几千年来不讲卫生的陋习,要让一朝一夕改变了,这谈何容易!”
郝建民的感慨,道出了农村环境治理之难。
重疴须用猛药。针对农村环境的顽疾,芮城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集中整治,就要首先在“集中”上做足文章、下足功夫。随之,集中整治这一超强“飓风”在古魏大地迅即掀起。
在历山行政村任家庄自然村,婀娜的荷花连着一片片姿态各异的荷叶,呈现在一面涂了白灰的砖墙上。在村中的一面文化墙旁,党支书郝建民介绍,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的作品,他暑假回乡,被乡亲们整治环境的热情所感染,主动请缨创作文化墙。走过整齐的巷道,随处可见村民正在整修自家院外环境。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也是老支书郝建民的奋斗目标。从2006年起,他就开始着手解决村容整洁的问题,三个自然村已实现了“硬化、亮化、净化”的目标。借这次集中整治的东风,郝书记想更上一层楼,不仅要实现巷道绿化,还要实现巷道香化,准备栽上槐树、石榴树等,让村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
“飓风”所到,不留死角。


东垆乡东垆村巷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 肖永杰 摄

东垆乡集镇上有家生产资料公司门市部,穿过堆满化肥的房间,进入后院,靠墙整齐摆放着一袋袋装着农药废弃包装物的编织袋,这是芮城县一个农业废弃包装物有偿回收点。负责人张少平是个黑壮的汉子,刚刚送走同伴赶紧过来给我们介绍说:“我收的农药废弃包装物都在这里,昨天转走两车,这是剩下的一部分。”过去的一个月,他收集了约7.8万个农药瓶,6.6万余个包装袋,106.5斤地膜,收入2000多元钱。
通过广泛宣传,不少村民农闲之余专门收集农药瓶、地膜等田间废弃物。记者在张少平的回收台账上发现了不少这样的回收大户,其中60多岁的村民杨刚柱从7月11日以来,通过回收农业废弃物额外收入了1400多元。
农业废弃包装物危及百姓生命健康,曾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个“死角”,一个“烫手山芋”,不回收不行,但回收后咋处理,目前仍困扰着人们。芮城县委县政府直面这一难题,在全市首家斥巨资回收处理。农业废弃包装物的有偿回收处置回收点,7月6日已在全县10个乡镇正式启动。县里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农业废弃物回收价高于市场价,每个农药瓶0.1元,包装物0.05元,地膜反光膜每斤0.3元。这一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大家“顺手拣拾”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农业源的污染。
截至8月1日,芮城县共回收农药瓶38万个,包装袋32.1万个,地膜、反光膜311公斤,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余额20余万元。芮城县农委主任郝永峰介绍,眼下,他们正在联系筛选相关企业,对这些回收的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环境整治“飓风”既要刮大,又要刮好。
在环境集中整治中,如何做到村容整洁和村民利益相互兼顾?东垆乡做了有益的探索。
三十里铺村口有一家农户专门收购废铁,房前屋后堆满了废铁架子,如果叫人强制搬走,容易制造摩擦,怎么办?刘晶晶认为,绝对不能为搞“面子”而激化干群矛盾,她借鉴长治、韩城等地经验,在路旁建起隔离“文化墙”,既美化了村容,又新建了宣传平台,还化解了矛盾,一举多得。
东垆村有许多空场空院,主家外出打工或长期定居城里,让他们专门回来整理院子,似乎不大现实。乡村干部经过研究决定,在这些空场空院周边栽上一排排绿色灌木,“有碍观瞻”这一难题便迎刃而解。
东垆村村民有在院外建厕所的习惯,尤其是主干道旁建的厕所影响村容村貌。东垆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采取经济补贴的办法,鼓励村民拆除墙外厕所,并按照统一模式用砖砌起造型别致的镂空花园围墙,在里面种上玫瑰、月季等花草。如此这般,走入东垆村,巷道整齐、花团锦簇,如同进入一座美丽的花园。

让“一阵风”变成“四季风”

环境整治“一阵风”刮好了,如何趁势让“一阵风”变成“四季风”?芮城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文化+”上想办法、找对策。
永乐镇西营村潘富民家门楼上挂着一面“西营村卫生家庭”流动红旗。他们老两口在门口栽上了槐树苗,门楼侧面的空地也用水泥硬化过。见到我们的时候,潘富民正在清扫,门前几乎看不见尘土。
“我们都拥护这次整治行动,谁也不喜欢脏,干净了人也不得病!”潘富民两口子笑容满面。整治前,他家门前有个大垃圾堆,冬天尘土飞扬,夏天苍蝇乱飞,门都不敢开。整治活动开始后将垃圾堆运走,才有了现在这个样子。
村党支书蒋月旺介绍,为了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村里实行街长、巷长负责制,街长下辖5个巷,每月评两个卫生家庭,评上卫生家庭的巷长当月奖励100元。家家户户不甘落后,明争暗赛,村里整体环境自然好了。环境好了,谁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更可喜的是,环境好了后,村民们的心情也好了,多年不见的广场舞也跳了起来。
永乐镇党委书记张云鹏说,净化、绿化的同时,他们重点挖掘各村的文化特色,将好家风、好家规搬上墙,将村规民约也搬上墙,用乡土文化潜移默化,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在永乐镇蔡村,一位肤色黑黝、身材壮实的老汉迎面向我们走来。他额头大颗汗珠子滚落,不时抓起肩头的毛巾来擦。他是村里第一个粮食万元户李友珍,迎着我们的询问边走边答:“我准备去上工,建文化墙去。”
蔡村的文化墙建设出人意料红火,村党委书记李忠实介绍,为了建墙,村里号召每家每户义务干三天活。刚开始他们在广播上宣传动员,还怕村民不配合,没想到大家积极响应,男女老少都来了,连回家探亲的大学教师、在校大学生、退休干部也纷纷加入,平均每天有100多人干活。
太原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李兴国暑假回乡,碰上村里号召建文化墙,他积极带领村里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到文化墙的建设中来,对于这项活动,他有自己的看法:“家家参与,人人动手,久违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回来了。”永乐镇党委书记张云鹏感叹,蔡村通过这次环境整治活动,唤起了村民的责任意识,人心又凝聚到一起,广大群众空前团结。
大家为何热衷建文化墙?“原因只有一个:环境整治管一时,文化建设则管一辈子。”一位随行的县农委干部一语道破。
“四季风”靠文化,也靠“+制度”。
蔡村党委书记李忠实对未来新农村建设有很多设想。他认为,要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的生活,关键是要解决生产和生活区分开的问题,下一步,村里要恢复麦场,彻底解决村民在道路上晾晒粮食的问题。同时要实现农副产品和农机具不进村,在田头地旁就近保管和维护。
由芮城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领导组办公室牵头建立的工作微信群里,大家晒工作、晒经验,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好的经验做法不断被推广应用。芮城县农村环境整治督导组不定期深入一线,指导督促考核。这些工作成果都将引导农民逐步建立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吴琪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