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舞台演英雄 重在精气神——主演蒲剧《九江口》的一些体悟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26

□曹永刚

曹永刚在《九江口》中饰演张定边一角

我是新绛县蒲剧团的一名二净演员,从艺35年来,学习传承了著名二净演员、蒲剧表演艺术家杨虎山流派的系列经典,主演了30多个剧目,先后荣获运城市戏剧汇演龙门奖、“关圣杯”折子戏大赛“十佳”金奖、晋秦豫金三角专业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十佳”演员奖等奖项。2019年~2020年,相继获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颁发的《走进大戏台》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优秀奖、运城市中青年演员戏剧大赛金奖。《九江口》是我连获省、市系列奖项的演出剧目,是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回顾主演《九江口》以来的艺术历程,我的最大体悟是“舞台演英雄,重在精气神”。具体来说,成功塑造英雄人物艺术形象的关键,在于落实如下4个环节:

案头准备抓重点。《九江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元朝末年,统治者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这一行为激起严重的社会矛盾,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不堪其辱,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势成燎原,后逐渐形成北汉王陈友谅、姑苏王张士诚、占据金陵的朱元璋三大反元势力三足鼎立之势。

为了结盟,陈友谅将女儿许配给张士诚之子张仁,并遣大将胡兰前往姑苏迎接张仁完婚,相约攻打金陵。归途中被朱元璋部所擒,张仁被杀,胡兰投降。刘伯温遣大将华云龙扮作张仁前往诈亲。北汉元帅张定边识破其谋,苦劝阻止,陈友谅不听,反罢其职。陈友谅征讨金陵,中伏败逃。张定边扮作渔翁率领家兵在九江口接应,力战脱险,救回陈友谅。

这是一出二净演员唱做重头戏。作为主演,我沉下心来细研剧本,弄清时代背景,消化导演提示,吃透词情曲意,夯实了演出该剧的专业基础,明确了张定边忠心报国、智谋过人、武艺高强、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人物定位,做到了“明明白白演戏”,避免糊里糊涂登台。

发挥优势演人物。在确立创作方向的基础上,我发挥唱、做、念、打艺术优势,融入真情实感,全身心投入艺术创造,以气息饱满、节奏铿锵的唱腔,字清情准的念白,贴切自然、恰到好处的表演,将北汉元帅张定边识破刘伯温计谋的愤怒、犯颜直谏陈友谅却不纳忠言的失望担忧、身着孝服阻止陈友谅出兵遭拒的悲壮痛惜及在陈友谅兵败之时不计前嫌、救主脱险的复杂跌宕的情感历程,进行了精准、深刻、张弛有度的形体外化,赋予了舞台上张定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守正创新增品位。无数艺术家前辈倾注心血的艺术创造,为蒲剧艺术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戏剧程式和特技绝活;而擅以程式、技巧深化主题和人物塑造,则是蒲州梆子特有的表演特色和艺术优势。继承传统、守正创新,是我们这一代蒲剧演员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演出中,我对人物造型、身段、台步、圆场的运用都力求凝练大方、精准到位,武打力求干净利落、行云流水。特别是张定边与敌军激烈对打时“船桨拍背”,高举猛击,在节奏强烈的打击乐伴奏中噼啪有声、连续无间,将剧情层层递进、推向高潮,树立起了一位老谋深算、洞察秋毫、忠心报国、胸怀大局的古代大将军的英雄形象。

在蒲剧近现代发展史上,历代净角名家演出《九江口》时,扮作渔翁的张定边率领家兵接应搏斗,皆采用船桨猛击敌背的独特方式,表演者力度很大,极薄的船桨不时拍断,马上有人递上,继续猛击,这既是全剧的看点,也是高潮和亮点。

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对人物塑造的深层思考,我感到接连拍坏船桨的武打显得有些粗糙,台上一片狼藉,既浪费,又不太雅观。经过慎重思考,会同有关人员商议,删去一些脱离剧情、脱离人物、略显过火的表演,在避免拍断船桨的前提下,着力提升表演艺术和剧目的战斗氛围,增强剧场演出效果和剧目的艺术观赏性。这种调整和改动,获得了专家认可和城乡观众的广泛好评。

配合默契提质量。作为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艺术,案头准备阶段各个专业人员密切合作、优势互补至关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夯实演出的专业基础,剧目就有了“以戏保人”的重要前提。演出时,我注意和配角、龙套演员、音响、舞美、乐队伴奏、舞台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融为一体,紧密合作,为剧目成功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人才保障。而无论城市、农村,领导、群众,白天、黑夜,观众多、少,均保证同样的演出质量,则是新时代戏曲艺术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要求。

以上4个环节的重视和坚持,使我塑造的张定边典型形象得到专家老师“精气神韵”兼而有之的评价和鼓励。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