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回望盛唐之繁华气象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26

□杨颖琦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以下简称《唐诡3》)的强势回归,让最近的追剧讨论又活跃了起来。自开播以来,不仅频频刷新平台古装探案剧的记录,更打破了“续集必扑”的魔咒,成为国产电视剧中少见的三季均获得8分以上的剧集。

相较于前两季“南下”“西行”的漂泊感,在《唐诡3》中,探案小分队这一次回到大唐的“心脏”——长安,这一空间转换成为剧集深化历史表达的关键。开篇康国金桃的朝贡细节,既是丝绸之路繁荣的缩影,也彰显“天朝上国”的雍容气度;“旗亭画壁”的诗乐雅趣,让诗句中的盛唐风骨有了具象载体;就连风靡宫廷的马球竞技,都在马蹄扬尘间,还原出那个时代的鲜活生命力。而剧中对长安西市、麒麟明光铠、蹙金绣襦裙等历史细节的复刻,更用可触可感的场景与道具,为观众搭建了沉浸式的历史通道,让盛唐再一次成为观众能看见、能听见、能触摸的真实世界。

而作为悬疑探案系列剧,探案永远是剧集演绎的中心。而这一次,在诡谲的案情背后却多了权谋的意味。“长安棋局”主线串联的八大案件,表面是离奇的志怪谜案,内核却藏着对盛唐朝堂与社会的深度解构。“康国的金桃”将天子与公主的矛盾拉到台前,有心人借“金桃”离间天子、公主与太上皇;“成佛寺的哭声”中将与天后容颜十分相似的少女拉到旋涡中心,“天后重生”的童谣也让自认为权重望崇的公主心旌摇曳;“去天尺五”单元以“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民谚为引,借少年颜真卿的视角叩问门阀制度的积弊……宫廷权斗的伏笔在市井烟火中悄然舒展,揭露盛世表象下的权力博弈;即便是看似荒诞的志怪情节,也暗合着唐人对天地、对生死的思考。正如历史学者所言,“盛唐气象”本就兼具高亢自信与苍凉悲怆,而《唐诡3》恰恰捕捉到了这种复杂性——它既展现长安的繁华荣光,也不回避时代的暗角,让盛唐的形象更立体、更真实。

但真正让《唐诡》系列超越其他悬疑剧的,是其始终在线的人文温度。剧集主创曾说,不想做单纯的破案剧,而是要让观众跟着主角“行路”。这份“行路感”,本质上是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成长与坚守。卢凌风从桀骜少年到沉稳将领,苏无名自官场沉浮至初心不改,二人护佑百姓的信念,是盛唐风骨的最佳注脚;聪慧善画的裴喜君、幽默暖心的费鸡师、飒爽正义的褚樱桃,每个角色都不是扁平的工具人,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唐人”。更难得的是,每桩诡案背后都藏着对人性幽微的洞察:阿摩挪王子深陷黑暗却保留善良余温,赤英对舞阳的严苛是一个单亲母亲笨拙的守护,就连只在路边出现了一次的少年颜真卿,也在寥寥数语中树立了心怀家国百姓的大家形象。这些情节让冰冷的案件生出温情,也让盛唐的魂魄有了温度。

当卢凌风和苏无名站在长安街头,望着万家灯火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两个探案者的身影,更是一个时代的气度与风骨。这种气度,无关帝王将相的功业,而在于每个“唐人”对天地辽阔的热爱,对人间烟火的珍视,对善良与正义的坚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