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菊黄时节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0

杨 柳

守店的日子,总难有规整的三餐。正午时分,我没有回远在城南的家,拐进老街那家便民食堂,简单对付了午饭。饱腹后忽然生出散步的闲情,恰巧用餐时遇上了相熟的文友,两人一拍即合,结伴往县城高处信步而去。

那条路本是通往傅相祠的,香火缭绕的祠宇就在前方不远处,我们却在临近祠庙的岔路口,被一条开满野花的荒野小径勾了魂。

秋阳正好,沿路的野菊花密密麻麻可着劲儿盛放,一簇簇明黄缀在田埂边、草丛间,热烈得晃眼,风一吹,细碎的花瓣轻颤,带着清冽的香气漫过来。我忍不住俯身采摘,指尖触到花瓣的柔嫩,不一会儿便攒了一大束,抱在怀里,香气沾满衣襟,惹得我情不自禁感叹:“好美啊,终于实现了鲜花自由!”

回到我的手工花坊,找了只素净的玻璃瓶,注上清水,将野菊花插了进去。小小的明黄花瓣衬着我亲手钩织的各色绒线花,一真一假,相映成趣,清芬沁人肺腑。花坊里霎时添了秋的意趣,也勾醒了沉在记忆深处的时光。

那是少女时的秋天,中条山下的村庄,漫山遍野开满这样的野菊花。娘总会选一个晴朗的午后,带我去山上采摘野菊花——清晨的露水太重,会打湿花瓣,晒干后容易霉变。她臂弯里挎着父亲用荆条编的篮子,我们晋南人叫“  ”(cuō),我脖子上挂着一个花布缝的小提兜。娘告诉我,这小小的花朵叫九月菊,因着农历九月末正是它盛放的时节。彼时北方的天气已渐冷,眼看就要踏入冬天,田埂上的野草多半被风吹干了茎叶,半青半黄,等着枯萎凋零,唯有这野菊花,顶着渐凉的风开得如火如荼,不畏寒凉。农人们念着它的花期,也敬着它的韧劲,便给它起了这个实在的名字。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的,洒在花丛间,也洒在我们身上。我踮着脚摘高处的花,娘在一旁帮我整理,采摘的野菊渐渐铺满篮底,荆条篮里的香气越来越浓。她说,这花晒干了装成枕头,枕着能安神醒脑,缓解一天的疲惫,还能治头疼。娘的笑脸,映着秋阳,暖透山梁,也暖透我整个少年时光。

自幼因病我双耳失聪,人生路上多了许多常人不曾有的坎坷,可每次望见这迎风傲放的九月菊,仿佛看见娘眼里的笑意,心里便多了几分底气。后来,我曾写下《寻找九月菊》一文,还把QQ名改成“寻找九月菊”,只盼着自己能像这野菊一般,带着这份韧劲与不畏严寒的勇气,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这些年,我真的循着九月菊的性子往前闯,开了这家手编花店,每天坐在窗前钩织绒线花,一针一线里藏着耐心与执着,就像当年娘带着我采菊时那样,一点点积攒着生活的美好。看着亲手织就的繁花被顾客捧走,心里满是踏实。闲下来的时候,便拾起笔自学写作,把生活里的酸甜苦辣、心底的念想都写进文字里。跌跌撞撞一路走来,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困境,都在钩针的起落与笔墨流转间,被九月菊般的韧劲悄悄化解。日子或许平淡,却因这份坚守变得丰盈有力。

一晃多年过去,娘已在天堂长眠。可她的音容笑貌,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浮现,恍惚就像昨天。案头的九月菊开得正盛,香气依旧是记忆里的样子,只是再也没人在午后牵着我的手去采花,再也没有那只荆条篮,盛下满筐的秋光与叮咛;没有人细细跟我讲起它不畏寒的性子,也没有人再为我掐掉采菊时挂在衣裤上的草刺。

时光好不经用,转眼又是一年菊黄时。瓶中的野菊花静静吐香,仿佛在轻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在默默陪着我践行当年的期许。望着那抹明黄,忽然湿了眼眶——那些剪不断的思念,早已随着这菊香,刻进了每个秋意渐浓的日子里,岁岁年年。天堂的娘亲,此刻您是否也能嗅到这清冽菊香,看到我如九月菊般坚韧地活着,把日子过成了花开的模样,感知到我从未淡去的想念……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