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冶炼青铜

来源:中国冶金报时间:2025-11-17

冶炼技术是青铜艺术的物质载体,只有当冶炼技术发展了,才能提供比例合适的铜来制作器物。晋曹毗《咏冶赋》中的著名诗句“冶石为器,千炉齐设”就真实描绘了我国古代冶铸生产的情景。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出的铜矿石记者 刘亚 摄

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是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我国古代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法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已知商周时期的炼铜技术有氧化铜矿物还原,硫化铜矿物经死灰去硫还原、精炼和硫化铜矿物造硫再予吹炼得铜这三种方法可分别简称为“氧化矿——铜”法,“硫化矿——铜”法和“硫化矿——冰铜——铜”法。奴隶制度瓦解后,青铜制器在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被削弱了,但没有消亡,相反在冶铁技术的影响下,青铜冶炼方法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加强了火法冶炼技术。约在西汉以后,对于一些成分较复杂、品位较低的矿物,有了处理的办法。如东汉时期就能处理品位很低的黄铜矿。它的品位只有铜5%,要经过复杂的破碎冲洗砂过程,然后才能入炉炼。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运城东汉矿冶遗址就曾发现这种矿石,肯定是用来冶铜的原矿。南北朝开始认识和掌握水法炼铜(即胆铜法),铜的获得有了更多的来源。硫化铜矿的使用,说明了冶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淮南万毕术》就记载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中国冶金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