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一小罐细腻的白膏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4

运城文商旅综合体“东乐社”展出的雪花膏

 记者 刘亚 摄

传说雪花膏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由医者王同录在古方的基础上革新而成在人们想象中,老先生经过繁复的工序,最终捧出一小罐细腻的白膏,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先生心中悸动,便称之为“雪花膏”。然而,根据确切记载,雪花膏其实是一种舶来品,19世纪末随着那货轮飘洋过海来到了老上海,而后便是声名大振。伴随着沪上华灯闪耀,同时脱胎于欧洲美容产品,又吸取中国传统粉膏文化之长的它,便氤氲出一抹醉人的芳香。

雪花膏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就在与它虽生发自海外,但却扎根于中国的土壤,糅合进西方的新工艺,弥补了中国传统化妆品的不足,如刺绣于素雅锦缎之上的明艳繁花。作为重要元素,传统化妆品文化是中国古代装饰文化中的美丽星辰,早在夏商时期,便出现了脂、黛二类,古书中有载“燕脂盖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作燕脂”;《诗经》也云,““采蓝采绿”“岂无膏沐”。然而受制于传统工艺和文化背景,传统化妆品更注重实用性,在用料和工艺上都少有深挖,也致使产品种类匮乏、制作粗糙。雪花膏传入中国,粉膏的形式与传统化妆品高度契合,由于江南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质,西方工业雪花膏制作精良,生产规模化,品类繁多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吸收,至此,江南古典美妆文化和近代工业社会特点得到了深度的融合。

渐渐地,经过精心的调香和炮制,每个品牌都孕育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解放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