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梅花桩上的青春跃动

——“醒狮少女”张湉湉的舞狮梦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7

□记者 杨颖琦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上,舞狮、舞龙首次被纳入全运会群众展演项目,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而在运城,一段父女同舞的短视频在今年经《中国青年报》抖音号传播后,32万粉丝在屏幕前看见了河东舞狮父女张杰与张湉湉的跃动身影,也见证了河东舞狮在青春血脉中的鲜活延续。近日,记者采访“10后”张湉湉,听她讲述与醒狮共舞的10年成长。

从上桩“腿抖”到父亲的“黄金搭档”

鼓点敲到第三通时,2.8米高的梅花桩在灯光下缩成一道影子,一头“雄狮”突然腾空跃起,在高高的梅花桩上轻盈跃动。台下观众屏气凝神,看到“雄狮”稳稳落地后才回过神来,爆发热烈的掌声。周末在岚山根·运城印象景区(以下简称为岚山根),张湉湉和父亲张杰照例进行舞狮演出,这是他们当天的第二场演出。演出结束,摘下“狮头”的她,头发已被汗水浸湿,与父亲相视而笑的默契里,藏着10年“狮艺”传承的酸甜苦辣。

“对舞狮最早的记忆,是小时候看爸爸在高高的台子上跳来跳去,感觉很帅,我就说也想学。”2015年,彼时才4岁的张湉湉第一次自己试着举狮头,却重心一歪摔在道具箱上,狮头绒毛蹭得她脸颊发痒。第一次上梅花桩时,湉湉的脚刚接触到桩面就忍不住发抖。“别怕,我扶着你呢。”就这样,她跟着爸爸踩桩的节奏一步一步向前挪。

这份“勇敢”的背后,是父亲张杰数十年的“狮艺”积淀。幼时痴迷武术的他,2003年北漂做武行时与舞狮结缘,为精进技艺南下佛山,拜师学习南狮梅花桩技术。次年创立自己的舞狮团队后,他的狮子从北京各大景区舞到上海世博会,2011年回到家乡运城,传艺授徒。带女儿入门,也是希望“狮艺”能够让孩子更健康、更坚韧。

此后的日子,练习场的灯总为父女俩亮到很晚。“太松狮子会‘耷拉脑袋’,太紧手臂会酸”,父亲握着她的手调整狮头姿势;“探桩要提胯,飞跃要盯落桩点”,父亲纠正她落地时的脚步发力……训练结束后,张杰维修受损的狮头道具,湉湉则会抓紧时间学习。

有人问“学舞狮难吗?”她会认真回答:“难,但每次完成一个动作,都特别开心。”从梅花桩上跌落的次数早已记不清,膝盖的淤青消了又起,手指也被重重的狮头骨架磨出厚茧,但湉湉从未想过放弃。“记得那次演出时,人很多,我就特别紧张,害怕摔倒,也害怕演砸了被人笑话。但演过三四次之后,这种紧张感就消失了,我开始享受演出。”回忆起第一次在岚山根正式演出,她的眼里满是兴奋,“观众看到狮头下是个小姑娘,都很惊讶,但当我完成高难度动作时,大家热烈的掌声能盖过所有的疼痛。”

到今天,学习舞狮10年的张湉湉,已经能够与父亲在2.8米高的梅花桩上自如腾跃。狮头的灵动与狮身的沉稳配合默契、相映成趣——她知道父亲下一步会向左挪,父亲能预判她跃起的高度,10年时光,让这对父女成了梅花桩上的“黄金搭档”。

“想让更多同龄人了解舞狮”

岚山根的文化广场、解州关帝祖庙的表演现场、央视《丰收集结号》的舞台……如今,张湉湉与父亲舞狮的身影遍及运城各大景区,甚至走向全国舞台。

抖音直播和短视频的传播不仅让河东狮艺被更多人看见,还吸引了不少舞狮爱好者慕名前来学艺。表演间隙,张湉湉会像父亲教她那样,指导学员练习桌面基础动作,分享握狮头的技巧。有个小朋友说:“湉湉姐姐,我以后也要舞最酷的狮子。”她摸了摸孩子的头,想起10年前那个站在桩上发抖的自己——原来传承,就是把别人给她的光,再传给更多人。

今年8月,父女俩还受邀登上了央视《丰收集结号》舞台。彩排时突然的跌落让湉湉慌了神,“摔下来的那一刻我感觉脑子一片空白,有些懵了,还是爸爸把我扶起,才回过神来”。就这样,心里憋着一股劲的她在正式演出时顺利完成。“虽然每次表演只有十几分钟,但我们都拼尽全力。因为这是中国的非遗,我想一直传下去,将来站上更大的舞台。”她说。

没有演出时,湉湉会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对于她来说,学习和舞狮同样重要;闲暇时,喜欢跳舞的她会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舞蹈视频,也会向别的团队学习新的舞狮技巧。她还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同龄人了解舞狮、学习舞狮。“今年我和爸爸到我们学校表演,同学们看舞狮时都激动地站了起来。演出结束后,有好几个同学都跑过来跟我说‘舞狮太酷了’,还问我怎么学会的。”同学们的夸奖和赞赏让她坚定了将舞狮学好的信念,也让她更坚定了要把舞狮向同龄人“传播出去”的想法。

“今年过年最忙的时候,我和爸爸分头带队,奔赴不同的地方表演,这种能独当一面的感觉也很不错。”夜幕降临,还未褪去表演服装的她站在路灯下继续练功,狮头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从4岁时仰望父亲的小女孩,到如今扛起舞狮传承的少女,湉湉在梅花桩上跳出的,不仅是青春的跃动,更是文化传承的新节拍。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